行則吸納新加坡財團投資等,對於普通美國和國際投資者而言,他們希望新的資本可以扭轉目前的經營頹勢,給自己的投資以更可靠保障,如果新股東只管出錢,卻不索取相應發言權,無法對目前經營軌跡施加影響力,對他們而言同樣是不利的。
花多少錢,要多少權,這是天經地義的,這樣做,是對國有資金、對國民的負責,也是對境外投資者的負責。
………【安哥拉:應該“更歐佩克”麼】………
安哥拉:應該“更歐佩克”麼
——西方石油財團的意願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安哥拉的“歐佩克化”成色
據安哥拉新聞社12月20日報道,安哥拉這個非洲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去年在這一領域成就喜人,按照官方剛剛釋出的統計資料,原油產量同比增長50%,石油附加產品80%,石油出口量則增長了90%。
這個1980年才開始石油勘探和開採的國家自1998年開始起步,日產量一直維持在70萬桶/天之上,而去年的平均日產量估計已達170萬桶/天。更重要的是,據官方預測,這一增長勢頭仍在加快,預計在2010年前,日產量將突破200萬桶/天,屆時如油價保持穩定,將每年為安哥拉帶來266億美元的財富。
石油給安哥拉人帶來財富、成就感和喜悅同時,也帶來了爭議的主題:安哥拉應該“更歐佩克”麼?2007年1月1日,歐佩克自1971年奈及利亞入盟以來首次吸納新成員,將安哥拉接納入盟,但當時並未給這個新成員制定限額。
不少人支援安哥拉向歐佩克進一步靠攏,透過對限額談判的讓步,換取更大的發言權,因為一來這個年輕的國家自獨立以來就多災多難,在國際舞臺上始終處於配角、甚至龍套的尷尬地位,而憑藉新興石油出口大國的光環,安哥拉有望第一次在一個國際組織裡以明星般的身段出場,成為有一定發言權的主角之一,這將極大提升安哥拉的國際地位。不但如此,目前安哥拉的財富建立在高油價基礎上,一旦油價回落,惟有依靠歐佩克這棵大樹,才有望穩住腳跟,不至於如當年扎伊爾般,在一翻驚心動魄的雲霄飛車旅行後頹然回到最初的起點。
但也有些人對此提出異議:歐佩克幫不了、也不願意幫助安哥拉,在最初的勘探階段它反應冷淡,直到2005年底歐佩克還對安哥拉的入會意願表示輕蔑,理由是“產量不足”,然而當安哥拉石油產量真的提高,它又十分緊張:年初歐佩克曾表示,“兩年內不考慮”給安哥拉設定產量限額,但當安哥拉在石油生產和出口上取得驚人突破後它又自食其言,在前不久迫不及待地規定了190萬桶/天的限額,而這一限額顯然已和安哥拉石油業的產能和雄心發生矛盾,誰又能保證,近年來不顧油價攀升而一直努力控制產量的歐佩克,會鬆開好不容易套在安哥拉這匹野馬嘴上的轡頭。而對於安哥拉脆弱單薄的經濟而言,石油收入的增長太重要、太重要了。
170萬桶/天的限額將在2008年3月1日生效,屆時安哥拉將如何作為,是“更歐佩克”,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將對世界石油市場的走勢帶來一定的影響。
事實上,在這個問題上安哥拉方面充其量有一半發言權,另一半則屬於外國投資者。和輿論及民間普遍的印象不同,後者中最有影響的並非中國人,而是西方人——2007年產量最高的卡賓達0號區塊“KizombaB”油田,開採權屬於美國埃索(eSSO),另一塊獲得“令人驚喜”收益的GrandePlutónio油田則屬於英國石油公司(BP),在扎伊爾省和北方省,即將大規模展開的天然氣開採專案,除安哥拉國家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所佔的36。4%股份外,其餘股份分屬於美國雪佛龍(chevron,36。4%)、法國道達爾(Total,13。6%)和BP(13。6%)。
這些財團的取捨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安哥拉的“歐佩克化”成色,在上世紀70…90年代的奈及利亞,它們正是這樣做的。由於暴力事件頻仍,正常石油作業常被打斷,如今的奈及利亞已喪失了這樣做的條件,而這樣的條件在今天的安哥拉卻存在,剩下的就只看它們的意願如何了。
………【“南海一號” 主角還是道具?】………
被渲染得舉國皆知的“史上最貴打撈”、廣東陽江“南海一號”在浮出水面的最後一刻,跟全國人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先是預先公佈的21日出水被突然提前了一天,接著,就在個別媒體目睹大陣仗、已迫不及待發出“古船出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