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想告誡太子不要再援結黨羽,擴張勢力,以至於重蹈覆轍,玩火**。
我不明白皇帝在處死、革退數位手握重權的朝廷大臣後,在朝中局勢經過這樣一番驚濤駭浪就要歸於風平浪靜的時候,是什麼動因使得皇帝突然再次下定決心廢黜太子的。
太子存廢是國家大事,不是廢著好玩的,何況這是第二次,皇帝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皇帝說廢也就廢了,而且不悲不怒,對太子已經冷漠到甚至連大臣們的求情也一個字都不想聽的地步。
皇太子性格暴戾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絕不會是皇帝再度將他廢黜的決定性因素,再說這結黨營私,皇帝如果真是因為這個原因廢掉太子,之前處置託合齊、耿額的時候一起把太子廢掉就好了,何必要等到秋獮回來再辦?而且還這樣匆忙。
這促使皇帝再廢太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到底是什麼?
是了,應該是她……
 ;。。。 ; ; 皇帝最忌諱手下的皇子大臣們拉幫結派,抱團結黨,偏偏胤礽重新回到皇太子的位子上沒有吸取之前的教訓,很快又拉攏了一批親貴大臣,這些人仗著皇太子這座大靠山貪贓枉法,收受賄賂,漸漸形成了新的太子黨。
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刑部尚書齊世武、都統鄂鄯這些朝廷重臣都是新太子黨的核心人物,而他們大多數人手中都握有兵權。
就拿步軍統領託合齊來說,託合齊本是安親王家的家奴,後來轉為內務府包衣,曾在廣善庫任司庫一職,此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定貴人的哥哥,也就是俊朗美少年十二阿哥的舅舅。
憑著這層姻親關係,託合齊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在康熙四十一年的時候被皇帝任命為步軍統領。
“步軍統領”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的簡稱,也就是所謂的“九門提督”。步軍統領是從一品武官,掌管著滿蒙漢軍三萬多人組成的步軍營,主要負責京城九門內外的武裝警衛,是地地道道的衛戍部隊,皇帝的禁衛軍,京城的最後一道防線。
皇帝任命託合齊為步軍統領,幾乎等同於把身家性命都交給他,說明皇帝對託合齊不是一般的信任,於是,當託合齊和太子攪合在一塊兒,皇帝就很不安了。你想,託合齊手中握有禁衛軍三萬多人,如果他附庸太子來個叛亂逼宮,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康熙五十年十月,當鎮國公景熙告發託合齊父子等人曾在康熙堂兄安郡王瑪爾琿的喪期內違制聚眾會飲,託合齊見苗頭不對,向皇帝以病乞假的時候,皇帝索性順水推舟,抓住時機,讓自己的小舅子兼表弟隆科多接任了步軍統領的位置,並對太子黨黨羽展開大清查。
說實話,做大臣的有做大臣的難處,做官的嘛,誰不多多少少要為自己的將來的前途打算?假如太子對你示好,有意拉攏你,你說你是拒絕好還是答應好?拒絕吧,就等於得罪了太子,太子是未來的皇帝,不給他面子,保準以後沒好日子過。
 ;。。。 ; ; 十四看上去一臉倦容,聲音也滿是疲憊,可想而知,太子被廢,十四與太子兄弟一場,昨晚他在暢春園也一定不好過。
大清國的第一位嫡出皇太子廢而復立後又再度被廢黜,別說這在大清國開國到現在是從沒有過的,就算是歷朝歷代也是鮮有耳聞的事情。但是,我的公公康熙老爺子他做到了。
十月初一,也就是十四從暢春園回來的那天早上,皇帝御筆朱書,昭告天下,皇太子因“是非莫辯,大失人心”,“今觀其行事,即每日教訓,斷非能該者”,故將其廢黜禁錮於鹹安宮之內。
猶記得第一次廢黜皇太子時,皇帝痛心疾首,以淚洗面,甚至大病了一場。這次,皇帝的表現卻是從容淡定,平靜得出奇。
儲君被廢,事關國基根本,基於一廢太子時皇帝最終對太子從寬免宥的經驗,皇帝廢太子的諭旨一下,免不了有大臣上書進諫,懇請皇帝收回成命,再給皇太子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可這回皇帝不等大臣們說完就明確地發話了:“後若有奏請皇太子已經改過從善應當釋放者,朕即誅之。”
皇帝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你們這些做大臣的省省力氣,不要再來替皇太子求情,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我想皇帝會下決心再廢太子,顯然是對太子胤礽心灰意冷,從失望轉變成絕望了。從廢黜太子的聖旨來看,皇帝廢太子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因為皇太子暴虐不仁,屢教不改。二是皇太子結黨營私,嚴重威脅到了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