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可是我是難過得已經兩頓沒吃飯了。”
他掃了大家一眼,見幾個師長嚇得篩糠似地打著抖,知道點到為止,不宜再訓斥了。否則,會影響大家的戰鬥情緒。’於是,他口氣緩和了許多,吩咐參謀處長劉雲漢傳達戰鬥方案及備師的戰鬥任務。
陳誠在制定九江防禦戰斗方案時,接受了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的教訓,充分利用九江的水網地區及山區特點,在九江至德安鐵路沿途設定三道防線。考慮到廬山至隘口是山區,射擊視線不良,防守的重點要放在一、二道防線上。
劉雲漢說罷方案,陳誠接著說:“這個方案之所以要設三道防線,完全是貫徹了委員長的指導思想。前幾天,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這個仗絕對不能像淞滬戰役那樣打了。日軍的企圖是要找我主力決戰,儘早結束戰事,目的是迫我投降。我們如果以百分之百的兵力來保衛武漢,那就正中敵人的下懷。敵人就是要我們那樣做。因此,保衛武漢的戰鬥只能用百分之六十的兵力,留下百分之四十的兵力作為今後打持久戰。”
陳誠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接著又說道:
“這仗很難打,既要保衛武漢,不讓敵人進武漢,又不能拿出全部兵力,不可拼得太猛,更不可磨洋工,消極防禦,必須要打出一個高水平的保衛戰。”他掃了一眼眾軍官,抬抬手說,“請諸位對方案評頭論足一番,務必發表高見。”
“這個計劃太保守,形象地說,是豆腐渣方案,不堪一擊。”第一個站出來的是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他當頭一炮,繼續說道:“你們聽說過徐州會戰沒有?徐州會戰中的臨沂保衛戰,所以打得漂亮,方案的指導思想是打出去,以小部力量守城,大部分出擊。
兩翼迂迴到敵人背後,來個三面夾攻敵人。我認為,守九江的方案純屬被動防禦,就像足球守門那樣,呆呆地等人家進攻,太沒意思了,叫人打得沒勁。”
陳誠解釋說:“臨沂保衛戰確實打得不錯,但是,最後臨沂不是被敵人佔領了嗎?臨沂保衛戰根本不能作為我們的樣板,更不能照搬照套。”
“臨沂確實最後被敵人佔領了,但是它達到了消滅敵人主力的目的,有軍事學術價值。
如果九江純粹消極防守,最後九江也丟了,敵人主力也沒被消耗。”湯恩伯反駁道,“我認為九江防禦方案不成功,一旦實施了就是敵人的活靶子,”他面向大家,大聲地說,“諸位也可以評論評論嘛!”
第五十四軍軍長霍揆彰接著說:“我十分贊成湯司令的意見,設三道防線的打法不可取,理由很簡單,敵人有飛機大炮,戰前他們對三道防線狂轟濫炸一番,三道防線被他們打了個稀巴爛。“他打住話頭,’從口袋裡拿出一包香菸,豎擺在桌子上,用拳頭輕輕一碰,香菸就倒下了,他比喻說,“大家看到了吧,這盒香菸就是我們的防線,人家用飛機大炮輕輕一擊,我們的三道防線就完蛋了。”
堅守三道防線的部隊是張發奎的第二兵團,所以,陳誠客氣地對張發奎說:“張司令,此次要唱主角的是你,你對這個方案談談看法。”
張發奎被他點了將,慢慢地站起來,被陳誠按住了,對他說:“張司令是老前輩、老革命了,還是坐著談吧。請你談談你的高見!”
“我與湯司令、霍軍長有同樣的感受。打仗總不能同下軍棋似的,排威一條線同敵人對著幹。要設法讓敵人鑽進我們的口袋,打殲滅仗才行啊。”張發奎又是一個反對者。
陳誠不放棄自己的方案,說:“看來我要解釋一下,這三道防線並非是三道木頭人組成的呆板的防線,可以互相交替掩護,可以機動殲敵,總之,是步步為營,層層抵抗。“會議沒做出什麼結論就結束了。陳誠坐吉普車來到武漢,將討論的情況向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李宗仁等作了彙報。蔣介石又對整個方案作了調整。調整後的方案是:
利用都陽湖與大別山地障,並藉長江南岸之丘陵與湖泊,施行戰略對峙,計劃在武漢外圍與日軍作戰四個月,並將第九戰區主力編成第一、第二兵團,將第五戰區主力編威第三、第四兵團。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嶽率25個師擔任南潯線及其兩側地區的防務,取外線之勢側擊西進日軍,屏障南昌;第二兵團總司令張發奎率33個師擔負瑞昌至武昌間的正面防禦;第三兵團總司令孫連仲率八個師,擔任大別山北麓及正面防禦;第四兵團總司令李品仙率13個師在長江及大別山之間佈防,遏止第六師團西進。
部署調整後,蔣介石向全軍發表訓令,號召全軍奮起打擊日軍的狂妄氣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