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1 / 4)

所規定的‘約三四個月時間’進行全面戰爭,摧毀中國中央政權,一舉解決中國問題。但日軍從未實施過戰役範圍的退卻行動,更未承認過戰鬥失敗,一直以‘戰無不勝’的‘皇軍’自居。

臺兒莊的戰鬥使日軍第10師團、第5師團這兩支號稱精銳的部隊在中**隊的包圍攻擊下倉皇退逃,連大批重型武器、軍需物資和士兵屍體都不得不遺棄戰場。對此,日本陸軍僅說是‘破壞了日軍的傳統’,日本第2軍參謀岡本清福大佐只承認日軍‘一到臺兒莊即陷入廣大敵人包圍之中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所以我支隊撤退’,掩飾戰敗的事實。

但經歷臺兒莊戰鬥的日本士兵則有親身感受。如在戰場上繳獲的一本日軍日記裡,日軍第10師團第33旅團第63聯隊第2大隊的澀谷,僅就他個人所見到的該大隊區域性戰況在日記中寫道:

‘我方死傷益見慘重,全不分晝夜嚴加防守,各中隊人數僅剩六七十人大隊部無法支援犧牲數百人生命佔領的場所又被敵方奪去,我隊含著淚隨大隊部後撤,退卻時向戰死者暫時告別。’

當然,我們在臺兒莊的勝利,僅僅是一次區域性性的勝利,戰役本身對中日戰爭的全域性並不可能起決定性作用,但它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以實際戰例證明日軍並非不可戰勝,從而鼓舞了國民政府及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增強了全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並消除了一些人的對日恐怖心理,而這正是中國進行持久抗戰所必須具備的重要條件之一。

另外,臺兒莊的勝利不僅使日軍開始重新估量中國的抗戰力量,同時也改變了國際上對中日戰爭的看法。

日本大本營因兵力不足及準備不夠充分,在佔領南京、太原後本來決定暫時停止進行大規模的進攻,制訂了所謂‘戰局不擴大’方針,並下達了計劃,以爭取時間建立總體戰體制及擴大軍事力量。

但由於臺兒莊的失敗和侵華日軍當局為挽回面子,我認為日軍必然會強烈要求擴大戰局,並由於發現中**隊大量集結徐州等情況,而被動地改變了既定戰略方針,在兵力不足及準備並不充分的條件下,按照我們的設想,提前進行徐州會戰。

目前,日軍尚未完成擴軍計劃,根本無法從國內增派軍隊,只女子從本來就感兵力不足的侵華日軍中調集部隊。

在華日軍共約15個師團的兵力,我認為調至徐州作戰將會到達約20個師團,那麼唯一帶給日本人的結果將是造成投入徐州會戰的兵力既不足以完成圍殲徐州附近五六十萬中**隊的戰略、戰役任務,而留置後方的兵力更有捉襟見肘之憂,連守備同蒲、平漢、京滬、膠濟、正太、津浦幾條鐵路幹線上的要點都不夠用。

徐州會戰之前,中**隊所採取的基本上是單純的陣地防禦戰,自己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加以武器裝備等不如日軍,所以每戰輒敗。經過淞滬會戰及南京保衛戰,我統帥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訓,開始改用攻勢防禦新方針,即將陣地戰的守勢與運動戰的攻勢及游擊戰的襲擾密切結合。在預選的戰場地區,以一部兵力固守陣地,吸引和消耗敵人;以一部兵力遊擊敵後,破壞交通,襲擾據點,牽制敵人;以主力兵團迂迴敵軍側背,實施強有力的攻擊,從而變內線作戰為外線作戰,於被動中爭取主動。臺兒莊戰鬥、臨沂戰鬥以及序戰階段的淮河阻擊戰鬥,都是在這種作戰指導下獲得勝利的。

我第五戰區成立時制訂的作戰計劃,本來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第一線兵團阻止日軍於黃河北岸,遲滯其南進速度,以爭取時間並掩護第二線兵團的集結及部署。第二階段是第一線兵團撤至萊蕪、泰安山區一線防守,協同第二線兵團在兗州、濟寧地區與日軍會戰。第三階段是在徐州附近進行戰役決戰。

決戰的作戰指導是‘以極少數部隊據守核心,以戰區全力之大部’在津浦路兩側開展遊擊攻勢作戰,側擊敵人。但是由於韓復榘的不戰而退,使這一符合持久消耗戰戰略的作戰計劃流產。在第五戰區兵力遠未集結之前,日軍就深入濟寧、鄒縣之線。

為了遏制日軍的前進勢頭,我第五戰區又採取了‘以攻為守’的作戰指導,發動魯南反擊戰,令孫桐萱第3集團軍反攻濟寧、汶上,令孫震第22集團軍反攻鄒縣、兩下店。由於我軍缺少攻堅必須的強大火力,對裝備精良,有飛機、坦克支援,並佔領據點的日軍進行攻堅戰,實在是力不能及,難以成功,很快即被日軍擊敗。日軍乘勢進擊,戰局迅速發展至作戰計劃中第三階段的形勢。

臺兒莊戰鬥,我第五戰區基本上是按照第三階段計劃,以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