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唱和,有讚揚的也有反對的。蔡遠飛雖然不太懂得詩詞,但也覺得這篇《沁園春》寫得很有氣勢……,可是,一些敏感的人卻從這篇詩詞裡讀到了另外一種意味。
《沁園春.雪》所表現出來的桀騖自負和鋒芒畢露,顯示了**是一個不願意屈人之下的政治領袖;而蔣介石則同樣是個權利**極強的鐵血梟雄,他連自己的副手都要提防、對自己的把兄弟都不肯放過,更惶論與敵對勢力握手言和了一一當這兩個人同時站在政治角逐場上的時候,內戰肯定是無法避免的。
因此,《雙十協定》簽訂之後僅僅一個月,在傘兵內部就形成了一個共識:“放棄和平幻想,做好戰爭準備”一一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隨後的”整編退役”活動中,陸軍突擊總隊沒有削減任何一名軍官。
當時,蔡遠飛也認為和平的希望十分渺茫。在他看來,達成“和平”的唯一途徑是國共兩黨都放棄對軍隊的領導權,真正實行“軍隊國家化”一一而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街上依然還有人努力地呼喚著“和平”,真心地期盼著“民主”和“自由”的到來一一這些人大多是象牙塔裡的學生。
在昆明,熱衷於“和平民主運動”的學校主要是西南聯大以及雲南大學、聯大附中和昆華女中,因為這幾所學校裡“民盟”的教師比較多,經常舉辦一些討論會和演講會。蔡遠飛曾經去旁聽過幾次,發覺他們除了批評和責備,並沒有提出什麼可行性的意見,所以漸漸地就不再去了。
雖然離開校園的時間並不長,但一年多來的經歷,特別是在南京時期的所見所聞,已經使蔡遠飛明白了政客們都是些什麼樣的東西。
他不相信上層官僚會因為幾句理想主義的空談就放棄自身的貪婪,更不相信一紙提綱要領的“雙十協定”就可以限制個人私慾的蔓延。蔡遠飛認為,只有權力才能夠制約權力、只有武裝才能夠解除武裝一一可是,怎樣的機制才能讓權力和武裝得到合理的運用?什麼樣的措施才能使國家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他百思不得其解,始終找不到答案。
在這個時期,陸軍突擊總隊的領導層進行了一些調整,最重要的變化是原先的李漢萍司令調走了,由“軍政部戰車兵處”的處長馬師恭少將接任傘兵部隊的指揮官。
馬師恭是黃埔一期生,陝西人,與杜聿明既是同學又是同鄉,資格老,面子也大。他一上任就大搞論功行賞,傘兵隊許多人的軍銜都升了一級,劉農唆中校成了上校,姜鍵少校升了中校,就連蔡遠飛上士也變成了蔡遠飛少尉,大家都很高興。
其實,剛開始,蔡遠飛並不願意當這個少尉。這倒不是因為他清高,而是由於上級有規定:具有青年軍背景計程車兵可以申請退伍,而在冊軍官則必須繼續服役。蔡遠飛是從青年軍207師過來的,如果照1日當上士,他可以回浙江大學接著讀書,可一旦成了少尉,他就只能留在軍隊裡了。
讓蔡遠飛決定繼續服役的原因是一張佈告。那佈告上說,傘兵部隊計劃挑選一批文化程度高、英語基礎好、有培養前途的軍官參加“鷺美預備班”,先在國內集中培訓一年,然後送到美國空軍學院進修三年一一這個訊息給了蔡遠飛極大的鼓舞。一直以來,他都心存“建設高素質軍隊”的美好願望,他覺得,如果有機會到美國的軍校去學習,一定可以在那裡找到“使權力和武裝得到合理運用”的好辦法。
11月份,參謀處宣佈了”留美預備班”
的大名單,名單上總共有四十多個人,而最終能夠到美**校進修的卻只有16個名額。這意味著預備班的學員有一大半將會被淘汰,競爭十分激烈。在這些“預備留學生”中,蔡遠飛的資歷是最淺的,他的同學中不僅有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有屢立戰功的抗戰老兵,還有他的上司劉盛亨分隊長,而班上資格最老的學員是總隊參謀一科的少校科長鍾漢勳。
蔡遠飛知道,要想在這些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必須付出最大的努力才行。
“留美預備班”的校舍設在昆明北校場,也就是先前的青年軍207師機炮大隊的訓練基地。年初的時候,蔡遠飛曾經是這個地方的“少尉教員”,年底回來的時候卻又威了“少尉學員”,而且這兩次日勺少尉肩章都是嶄新的一一世事真是難以預料。
選擇北校場作為預備班的校舍,是因為這裡距離西南聯大比較近。
“留美預備班”自勺基礎課程當然應該以英語為主,除了學習語法、鍛鍊聽寫、翻譯作文之外,還要了解美國的社會情況和生活習俗。
受聘給軍官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