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了斯大林的條件。
由於羅斯福答應斯大林的是中國的領土和權益,這就涉及到必須徵得中國政府同意的問題。但是協定草案中關於這一問題的寫法十分含糊,僅指出:“三大國政府首腦同意,蘇聯的這些要求應在戰敗日本後毫無條件地予以滿足。蘇聯方面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以期用武力幫助中國達到從日本枷鎖下獲得解放的目的。”儘管羅斯福後來在協定上加上了“經諒解,有關外蒙及上述港口與鐵路的協議尚需徵得蔣委員長的同意,根據斯大林元帥的提議,總統將採取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這麼一段修飾語,但是羅斯福為了美國的利益,犧牲中國的民族權益的最終用心是掩飾不了的。
雅爾塔協定是大國政治貿易的產物,對美蘇雙方都是有利可圖的。透過這個協定斯大林得到了他需要的權益,羅斯福則得到了蘇聯參加和支援其對華政策的保證。
在協定中美國沒有放棄其在中國東北的權利,同時也不允許蘇聯獨佔東北。白宮的政策是堅持要求克里姆林宮在東北實行“門戶開放”,以確保美國資本在戰後進入東北暢通無阻,並且積極支援國民黨正炙權儘快控制東北地區。這個協定還劃定了美蘇兩國在遠東和中國的勢力範圍,既對雙方都有利,又都有約束,因此美蘇兩國誰也不吃虧,誰也都樂意接受。
而真正吃虧的是被當作交易籌碼的中國和中國人民。
中國沒有代表參加雅爾塔會議。其中雅爾塔密約對外界是嚴格保密的。連蔣介石也沒有看到全文。
1945年3月15日,蔣介石收到了駐美大使魏道明的電報後才瞭解到密約的內容。
為此,他在自己的日記中寫到:“閱此,但有痛憤與自省而已。雅爾塔果已賣華乎?惟知此可以斷定此次黑海會議俄國對日作戰已有成議。果爾,則此次抗倭戰爭之理想,恐成夢幻矣!”
蔣介石最清楚自己,如果蘇聯不出兵,靠他的力量是難以戰勝日本的。何去何從?只能承認這一協定。一直到同年6月中旬,美國才將雅爾塔協定的全部內容正式通知蔣介石,並督促蔣介石儘快派人去莫斯科談判落實雅爾塔協定的具體內容。於是又帶來了1945年7月正式開始的中蘇談判。蘇聯方面參加談判的主要是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斯大林決定親自出面是為了表明他對談判的重視,他企圖以強硬的態度,出現在中國代表的面前,給予中國以強大的壓力,如此才可能迫使中國政府就範,以接受雅爾塔協定的條件。莫洛托夫是世界級的談判老手,西方外交官們稱他為“硬石頭”,也有人稱他為“鐵嘴”,從一個側面證實了其在談判桌上的厲害。
中國方面參加談判的是以宋子文為首的代表團。宋子文是蔣介石的大舅子,當時中國的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是國民政府的實權派人物。並掌握著財政、金融大權,其成員主要有蔣經國、胡世澤、傅秉常。蔣經國曾長期居住蘇聯,瞭解蘇聯的社會和文化,作為蔣介石的長子,其特殊的身份,與代表團的使命是相稱的。至於胡世澤和傅秉常,前者是外交次長,後者是駐蘇大使,職責所在理當加入談判。
然而,這次談判是異常艱難的。實質性會談一開始,斯大林便提出,中國必須承認外**立。對於這一要求,國民黨方面竟然毫無準備,他們原以為雅爾塔協定中所述的“維持外蒙古的現狀”,就是保持原有狀態,故沒有作為這次談判中的問題來加以準備。
在談判中,斯大林強調外蒙的地理位置對於蘇聯的重要性,他對宋子文、蔣經國說:如吾人在外蒙無自衛之法律權,蘇聯將失去整個遠東。斯大林還找出一條理由是如果再發生戰爭,敵從外蒙攻蘇,西伯利亞將被切斷,“如是則西伯利亞全部將丟失。”
宋子文沒有答應斯大林的要求,但認為中國對目前外蒙的現狀可不聞不問,如果在法律上承認外**立,中國政府將發生動搖。對此,斯大林根本不予讓步,他向宋子文施以強大壓力,說如果不答應外**立,“外蒙將統一所有內蒙至北蒙之蒙古人民。
中蘇談判至此陷於僵局。
為了打破僵局,蔣經國以其特殊身份去見斯大林,請求斯大林諒解中國政府苦衷。“蔣經國對斯大林說:你應當諒解,我們中國七年抗戰,就是為了把失上取回來,今天日本還沒有趕走,東北、臺灣還沒有收回,一切土地都在敵人手中,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樣情形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支援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