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2 / 4)

的制度,為什麼會鬧出今日的爛攤子?

朱慈烺認為,這跟內閣和皇帝有直接關係。

萬曆皇帝不上朝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他不補官。大量沒有受到鍛鍊和培訓的官員,在天啟、崇禎朝走上了政治舞臺。既不懂帝國的運作模式,也沒有經過政治考驗加以淘汰,甚至無法理解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最終釀成帝國崩塌的事實。

內閣在成功奪權之後,從一個秘書機構變成了帝國真正的首腦,權力比唐宋宰相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他們**了,那麼整個帝國的政治體系勢必跟著**。而崇禎一朝的內閣**庸蠹,也是有明一代最無以復加的。

為何在前朝沒有發生這種事?

因為天啟、崇禎之前,要入閣只有兩條路:廷推和中旨。直到萬曆後期,中旨入閣仍舊被視為恥辱,文官輕易不肯接受。這就多了一層過濾體系,保證內閣閣員具有對行政部門的足夠影響力。

天啟時候魏忠賢左右皇帝,大開中旨入閣之路。到了崇禎皇帝,換閣老如換僕從,後來甚至取消了廷推,直接發中旨。這樣出來的內閣閣老,對六部和地方能有什麼約束力?釋褐十多年就入閣的神話,也只有發生在崇禎朝。

所以歸根到底,責任仍舊是落在了皇帝身上。

“萬曆一朝,直到沈相公一貫執政,吏治都還算過得去。”李遇知繼續道:“後來國本之爭鬧得太兇了,神廟老爺不上朝,不補官,朝堂空乏,後繼無人。到了天啟朝又蜂擁而至,這才弄得整個朝堂亂成一團,也成了黨爭的淵藪所在。”

朱慈烺點頭,覺得李遇知的見解倒是與自己相同,只是太宰不敢指責皇帝罷了。

“萬曆四十年,老臣在臺垣,薦鄒元標、馮從吾等人。”李遇知突然笑道:“馮從吾若是有幸得見殿下,當欣慰矣。他可謂我朝繼張子道統的第一人。老臣也為殿下遺憾,欲崇關學,卻不能得從吾這等真大儒。”

“無妨,”朱慈烺道:“只要我鬆了土,總能長出大儒來的。”

李遇知開懷而笑,眸中一點漆黑,如同頑童一般。等笑過了,他方才懊惱道:“老臣年邁糊塗了,這不知道說哪裡去了。還是說回這考成法,只要上下堅守其繁,不懈不怠,絕沒有肅清不了的吏治。只是大張相公因此得罪得人多,老臣庸人,不敢行特立獨行之事,在這天官任上虛擲光陰,蹉跎國事,想起來便愧疚不已。”

李遇知說著說著,眼淚已經流了出來。朱慈烺起身從案上取了錦帕,遞給李遇知,供他擦拭。

“殿下有振奮之心,又精通考成,在老臣看來,不遜於大張相公之能。”李遇知緩了口氣:“說起來,老臣是不信有生而知之者的,即便名相如徐、張之輩,若是沒有嚴嵩執政時候的磨礪,也斷然不能成就後來的大器。殿下算是讓老臣一改舊觀,心悅誠服了。”

“我也不是一蹴而就有今日這般見識的。”朱慈烺實話實說道。

李遇知只以為朱慈烺謙虛,輕輕一笑,又道:“老臣在離開萊州行在前,得以陛見。皇爺的意思是,東宮如果願意還吏政於閣部,這天官太宰的職位便由殿下舉薦,想來入閣也不是問題。”

這就是政治交易了。

朱慈烺鬆了口氣。自己的東宮體系如果比照大明政制,侍從室等若六部,財務科等於科道,十人團是錦衣衛;吳��⑺鉲�チ餃慫閌僑敫罅說模渙躒粲薜扔謁糾竇啵惶鉲嬪剖羌嗑�蚴亍��荒懿凰擔�饊裝嘧有�使倘桓擼����蚵��喜壞錳�婕�渙斯狻�

因為這個影子政府的存在,皇父心裡也肯定有一根刺。

南都諸臣也才會說東宮有曹操、王莽、呂后、武則天、李亨等前人的心思。

“我所憂慮的,還有東宮這些人在我手裡還有所忌憚,一旦歸入吏部流官,又會為官場風氣所敗。”朱慈烺道。

李遇知人老成精,眯眼笑道:“太宰雖只能委任四品以下官吏,正好乾活的科道言官也都在四品之下。”(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和月票~~已經是最後一天了~~大家拉小湯一把吧!

二五九 戍兵騎馬出蕭牆(十)

朱慈烺的談判技巧在前世就已經登峰造極,可以說一進寫字樓就是無時無刻的口舌戰爭。否則世上英才何其多哉?要想出頭上位恐怕比大明科舉還要辛苦些。不過面對李遇知這樣內無所欲,外無所戀的老大人,朱慈烺也有些沒底。

李遇知一直很受崇禎皇帝信任,這次不顧高齡體弱,一路奔波來到泰安州,肯定是得了崇禎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