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2 / 4)

,知道這些明軍絕非往日的遼鎮能比,最好還是先回去休養一段時間,然後再來試試軟硬。

代善卻是不願意就這樣回去,因為兩白旗搶得最多,兩黃旗搶得最好——因為佔了紫禁城這座寶庫,而他的正紅旗卻什麼都沒撈著,甚至於還虧了一個鑲紅旗出去,這怎能讓他甘心?

滿蒙人喜歡把家產留給幼子,並非是單純疼愛幼子,還有一個緣故是因為父母臨走時候,前面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可以自立門戶。而代善身為長子,沒有繼承到奴兒哈赤的精華力量,而且還被黃臺吉劫胡,根本沒有自立的機會。

“若是要走,也該先說好這次的收穫怎麼分。”代善乾咳一聲道:“是照先汗時候那般分,還是照先帝時候的分法。這得有個說法。”

先汗時候,各旗搶的一部分歸公中,大頭是旗主自己分;先帝時代,公中佔七,各旗搶的只能佔三,而且還得保證牛錄裡丁口的收穫。代善當然指望自己的損失從公中那塊中拿回來,以免白白入關。

其他人卻覺得正紅旗在與明軍作戰中出力最少,不應該分得太多的繳獲。再進一步,先帝死後,沒有一個鎮得住的人物主持公中事務,誰還肯將自己的繳獲交上去。黃臺吉能夠看到旗權對政權的阻礙,難道其他人就看不到政權對旗權的剝奪?

於是關於分贓問題,八旗鬧成一團,除非有人願意將嘴裡的肉吐出來,否則不要指望能夠平息。

多爾袞此時身體虛弱,能堅持出席已經不錯了,最終說得脫力,幾乎昏倒,這才結束了第一次八旗大會。

漢軍是從烏真超哈發展而來,烏真超哈是各旗在旗的漢人抽調出來組成的一支軍隊。平日耕種各旗的土地,戰時接受朝廷委派的固山額真統領,所以他們與滿蒙八旗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漢八旗不佔有土地。

既然沒有土地,也就不存在發展的問題,這讓尚可喜和耿仲明都冷眼旁觀,當個擺設。

洪承疇卻在心中自艾自怨,痛心自己怎麼當初沒能堅持自盡。現在獵獲的財物丁口還沒搬回家,滿人就要內訌,這豈不是愚夫所為?然而以他的身份,卻不能說這種話,否則後果誰都都說不準。

“王爺,為何不能先回到關外,然後細細清點之後,再做分配?”洪承疇私下見了多爾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多爾袞半躺在椅子裡,搖頭道:“先生還是不瞭解我們滿洲人。我們喜歡把該說的話說在前頭,然後照約定好的事辦。若是前頭不明不白,日後難免要傷了真情。”

洪承疇權當耳邊風,繼續道:“可目今實在是不合時宜。我大軍退回北京固守,保定、天津等門戶重鎮皆落入明軍之手,實在是危若累卵。”

“明軍有多少人,能阻擋我十數萬大軍行止?”多爾袞不以為然:“我軍吃虧就吃在分兵,若是我軍能夠握成一個拳頭,就是借給明軍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進攻。”

洪承疇不知道多爾袞哪裡來的自信,腦中略略一過,道:“王爺,此番明軍在天津之戰中投入的兵力少說也有二十萬,恐怕未必不敢主動出擊。”

多爾袞身子不禁哆嗦了一下,亟問道:“此言當真?”(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千萬不能讓後面的大神上來爆菊啊~!

四五三 但得飽掠速颺去(九)

“臣不敢欺瞞王爺。”

洪承疇當即將自己觀察得來的明軍番號一一報出,算出第一、第二兩個師共四萬人的規模,這是連帶騎兵營和火器營也計算在內。

按照滿洲軍中主力戰兵與包衣輔兵大約是一比五的比例,明軍起碼也有二十萬人。如果按照後來大肆使用漢民包衣的情況,滿洲軍中主輔比高達一比十,那明軍相應的就要有四十萬大軍!

這種估算出來的數字並不可靠,如果按照發動民眾支援前線的數量,明軍起碼有百萬之眾。然而這種人民戰爭的概念,非但多爾袞不能理解,洪承疇不能理解,即便那些自以為深諳“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雄主,也未必能一窺這股巨大力量爆發之後帶來的驚天鉅變。

非但要得民心,更要能得民力。

那種舉個“喜迎王師”牌子的民心,的確沒有任何意義。

多爾袞不清楚這點,但他已經切實體驗到了漢民對他們的排斥。在他可憐的歷史知識中,只有蒙古人佔據過這個花花世界,而他們對於佔領地的做法不能複製:屠城,毀城,種草,放牧。

滿洲人不是牧民,滿洲人需要城市帶來的榮華富貴,需要精美的飲食,需要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