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流亡學生和民先隊員為骨幹,組織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和山西新軍——決死縱隊,至1939年夏,“犧盟會的全體會員總數已經發展到三百萬人左右”,山西新軍“共轄五十個團,其中有四十六個正規團,約五萬多人” ,後來,“山西新軍分別納入晉冀魯豫軍區和晉西北軍區建制”,“有二十二個團參加了百團打戰” ;滯留山東的平、津南下學生和濟南進步學生匯合,組成山東縱隊,在泰山一帶進行抗日鬥爭,後與八路軍匯合,建立魯西抗日根據地;在廣東,參加過“一二、九”運動的學生與農民武裝結合,建立東江人民抗日遊擊隊,開闢東江抗日根據地;西安青年學生組織一百多個農村工作團,深入關中五十多個縣和陝南地區,宣傳、組織抗日救亡運動;濟南的榮高棠、楊易辰、陳荒煤、張瑞芳等也組織平、津學生移動劇團,赴前線演出救亡戲劇;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以後,一二、九運動中清華學生會領導人楊學誠,帶領一批學生到鄂西農村,以八條破槍起家,同當地農民結合,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鄂中抗日根據地。
第三代革命知識分子的另一個特點是,一批哲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外文翻譯家、教育家、作家、藝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從上海等東部大城市奔赴陝北延安。毛澤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