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蘇俄留學生瞿秋白、羅亦農、章太炎等。儘管這批知識分子中的有些人,後來有了變化,但從總體看,他們在中國新民主革命中佔有特殊的地位,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1、 在中國破天荒的第一次成立了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並且提出黨要迅速“從小團體變為群眾的黨”,“從思想的團體變為行動的團體”(《組織問題議決案》,1926年7月)。1921年7月黨成立時只有50幾名黨員,經過短短几年,到1927年4月,黨員人數已發展到57967人,在湘、鄂、江浙、廣東、北方、山東、福建、滿州、北滿、安徽等廣大地區,成立了黨的組織。
2、 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進中國,並且逐漸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紮下根來。黨的創立時期的領袖陳獨秀,早在1920年談到十月革命經驗時就指出:“事實是道理的基礎,俄事(指十月革命)不過是一種有力的事實,不足以佔據我們的全部信仰” 。“一大”前後,陳獨秀明確反對照搬外國模式,他說:“共產在中國怎麼進行還在摸索”,“由於各個國家情況不同,馬克思發展形態也各異,在中國是什麼樣子,還要看發展” 。這個理論問題,經過中國革命實踐的多年摸索,最終由毛澤東給予了科學的回答。他從中國實際出發,在十年內戰時期提出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理論,抗日戰爭時期又形成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為特徵的毛澤東思想,把馬克思主義變為具有民族形式的中國化的革命理論,從而使這一理論在中國古老大地上獲得勃勃生機。
3、 發動和組織工人、農民,很快形成聲勢浩大的工人運動和農###動。1921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並且派一批幹部到各地做工人工作,成立工人夜校,組織工會,使工人運動從改良生活的經濟鬥爭轉變為反帝反封建專制壓迫的###。1925年5月由於日本在華資本家打死工人代表顧正紅而引發的“五卅運動”,僅上海一地就有20萬工人、5萬學生參加,隨後這一斗爭席捲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瞿秋白於1926年3月寫的《國民會議與五卅運動》一文,對這段歷史作了如下記述:
“五卅後民眾運動的發展,一直波及於窮鄉僻壤,山西太原等處
都有工會的成立,江浙則甚至於小小村鎮如雙林、義烏等處,都起來
響應。上海的街頭巷口,普通的小商人,十三四歲的兒童,爭著寫貼
‘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標語,爭著唱五卅流血的時調山
歌。這豈不是革命運動深入普遍群眾明證!”
農###動也緊隨其後,到1926年底,全國16個省區成立各級農民協會5000餘個,有組織的農民總數達100萬以上,其中還有武裝農民20萬人 。當時在湖南親身做農###動的毛澤東,真實的記錄了這一歷史壯觀:“在湖南農民全數中差不多組織了一半。如湘潭、長沙、醴陵、寧鄉、平江、湘陰、衡山、耒陽、郴縣、安化等縣,差不多全體農民都集合在農會的組織中,都立在農會的領導之下。農民既已有了廣大的組織,便開始行動起來,於是四個月這中造成一個空前的農村大革命” 。
4、 與國民黨實行國共合作,共同推進國民革命。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面臨的社會經濟、政治矛盾,極其複雜而又瞬息萬變。概括起來可以說:①兩種經濟並存,資本主義經濟佔據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但數量少,只集中於沿海少數大城市;封建經濟佔據著中國廣大的農村,成為中國經濟的基礎。由此構成的中國社會,既不是典型的資本主義,也不再是完全的封建主義,又不同於一般的殖民地,此時的中國到底是什麼性質的社會?這是東方歷史上出現的新問題。②四個階級之間錯綜複雜的爭鬥,地主階級雖然失掉了封建皇帝這個保護神,卻又很快找到軍閥勢力為其保護傘,它對一切革命、改革都持反對態度。中國的資產階級當時是中國先進生產關係的代表,它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有矛盾,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和無產階級廣大農民,在反帝反封建上有一致的地方,又有階級利害的衝突方面。工人階級被推上政治舞臺,日漸成為革命的主角,但人數太少,四億中國人中,只有200—300萬,難以獨立挑起革命重擔。農民佔全國人口80—90%,多數人處於飽受重重壓迫剝削而又不覺醒狀態。③六種政治勢力縱橫捭闔。一是共產黨,二是國民黨,三是北方軍閥,四是南方軍閥,五是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六是蘇俄和共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