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2)

蔡元培是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透過對五四運動的反思提出:“現在學生方面最要緊的是專心研究學問,試問現在一切政治社會的大問題,沒有學問,怎樣解決?有了學問還恐怕解決不了嗎?” 。因此,主張“教育救國”。蔡元培和胡適有所不同:1、他充分肯定了學生運動的社會價值和對學生自身成長的重要意義,認為:“一年以來,因為學生有了這種運動,各界人士也都漸漸知道注意國家的重要問題,這個影響實在不小”,學生們透過“努力實行社會服務,……和平民社會直接接觸,更是增進閱歷的一個好機會” ,2、他並不認同“鑽故紙堆”的做法,而是強調學術和知識的應用,認為:“學與術可分為二個名詞,學為學理,

術為應用”,“學必借術以應用,術必以學為基本,兩者並進始可” 。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楊杏佛,對“教育救國論”者“鄙視政治運動而不為”的弱點,做了重要補充。他一方面肯定:“中國尚文,當政治汙濁之際,士常能以氣節文章左右風氣,挽回劫運”,稱讚蔡元培面對腐敗政府“一怒出都,以不合作主義為國人倡”;另一方面指出:“欲貫徹教育之主張,必先有政治修明之國家”,因此,“學者生當亂世,自當以救國救世為先勇”,他讚揚大科學家美國的佛蘭克林和法國的拉瓦謝非,一個是美國獨立戰爭的功臣,一個是法國大革命的烈士 。

被稱為“歐化中國過程中產生的最高的菁華”的著名學者丁文江,對政治的態度則與胡適、蔡元培不同,他是自然科學家,也是人文學家和“學術界的政治家”。在努力研究地質科學的同時,積極參與創辦評論政治的週報——《努力週報》,抨擊北洋軍閥統治的中國時政,和胡適等人一起鼓吹“好人政府”的政治主張,發起了由眾多學者參加的近代史上有名的“玄學與科學”的大辯論,宣傳“科學的知識論”,“今日最大的責任與需要,是把科學方法應用到人生問題上去”。他認定“政治是我們唯一的目的,改良政治是我們唯一的義務”,批評胡適:“你的主張是一種妄想:你們的文學革命,思想革命,文化建設,都禁不起腐敗政治的摧殘。良好的政治是一切和平的社會改善的必要條件” 。丁文江對蘇俄的社會主義模式的態度是矛盾的,有些看法入木三分,並且具有相當的預見性,現舉數例:

丁文江言論之一:

“我少年時曾在民主政治最發達的國家讀過書。一年以前我又曾

跑到德意志、蘇俄參觀過的。我離開蘇俄的時候,在火車裡我曾問我

自己:‘何如我能夠自由選擇,我還是願意做英美的工人,或是蘇俄

的知識階級?’我毫不遲疑的答道:‘英美的工人!’我又問道:‘我

還是願意做巴黎的白俄,或是蘇俄的地質技師?’我也毫不遲疑的答

道:‘蘇俄的地質技師!’”。——這段話摘自《再論民治與獨裁》一文,

從中可以看出,丁文江的政治裡,愛國主義甚於意識形態的選擇。

丁文江言論之二:

“我一方面相信人類的天賦是不平等的,一方面我相信社會的待

遇(物質的享受)不可以太相懸殊。不然社會的秩序是不能安寧的。

近年來蘇俄的口號:‘各人盡其所長來服務於社會,各人視其所需來

取償於社會’,是一個理想的目標”,“然則我何以不是共產黨的黨員?

第一我不相信革命是唯一的途徑——尤其不相信有什麼‘歷史的論理’

能包管使革命成功,或是在任何環境之下革命一定要同樣的方式。第

二我不相信人類的進步除去了長期繼續努力以外,有任何的捷徑。所

以我儘管同情於共產主義的一部分(或是大部分)而不贊成共產黨式

的革命”。——這段話摘自《我的信仰》一文,表明丁文江的政治理

txt小說上傳分享

自由主義者對五四運動的反思(3)

想是實現“各盡所長”、“按需取償”的社會,然而他不贊成暴力革命

是實現理想社會的唯一途徑,尤其不贊成只有蘇俄一種模式,不贊成

過分誇大暴力革命在歷史進步中所起的作用。

丁文江言論之三:

“我也不是迷信獨裁製的。在現代社會中實行獨裁的首領責任太

重了。任何富於天才的人都很難稱職。何況這種制度的流弊太明顯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