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在20年代發表的《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一文,做過如下描述:
“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這點子覺悟,一
面算是學問進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學問進步的結果。第一期,先從
器物上感覺不足。這種感覺,從鴉片戰爭後漸漸發動,……覺得外國
的船堅炮利,確是我們所不及,對於這方面的事項,覺得有捨己從人
的必要,於是福建船政學堂、上海製造局等漸次設立起來。……第二
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自從和日本打了一個敗仗下來,國內有心
人,真象睡夢中著了一個霹靂,因想到,堂堂中國為什麼衰敗到這田
地,都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變法維新’做一面大旗,在社會上
開始運動,那急先鋒就是康有為、梁啟超一班人。……第三期,便是
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革命(指辛亥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
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返思,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
拿舊心理運用舊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醒”。
對於梁啟超這段話,有的學者把它概括為“現代化”內容的三個階梯:“第一步,科技進步;第二步,科技進步+政治改革;第三步,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