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疆的操控能力越老越弱,邊境所需兵器糧草增多,滿足侵擾發生的卻愈發密集。清和帝引以為患,認定北疆存在貓膩,為了在大火降臨之際解除危機,她將陽瓊晚派了過去。
真正拿到了北疆的訊息,發現自己任命的將軍,和蠻族竟然蛇鼠一窩,她們的榮耀和爵位,是踩著百姓和普通士卒的鮮血骨肉,一點點堆起來的,她不寒而慄恨不得直接將一干從犯捉拿歸案血洗北疆一肅朝綱。
在位這麼多年,清和帝從來不知道,在國泰民安的表象之下,竟然藏著這樣的國家蠹蟲。她原以為北疆不過小傷小患,如今看來膿包背後,腐爛已經深入骨血。
清和帝有些慶幸在陽瓊晚出發前,她曾下了秘旨,倘若北疆形勢嚴峻,她可以隨機應變代她處理北疆軍政。
為了保險起見,清和帝又下幾道旨意,一道加密之後透過特殊渠道送到北疆,其餘的則是送往國中另外幾個軍營。
任由北疆毒瘤蔓延下去後患無窮,清和帝固然擔心座下龍椅不穩,但她更擔心的卻是江山社稷敗落。
就在顧曉曉步步為營,與幾隻老狐狸鬥智鬥勇之際,陽瓊華和陽瓊晚又是另一番境況。
陽瓊華自從到了應州城後,如同困鳥出籠好不快活,應州大小官員對她畢恭畢敬,生怕給她留下不好印象。
畢竟應州離京城只有三百里,若皇長女心情不虞,不到三天就能上達天聽。清和帝寵愛皇長女,這是眾所周知之事,所以應州大小官員對楊瓊和及隨從人員十分配合。
陽瓊華在朝中時,胸懷抱負倍受朝中守成派掣肘,許多她認為優秀先進的政策難以透過並在青蘿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