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1 / 4)

小說:瀟湘風雲 作者:天淨沙

在鐵絲網後面,站著許多裹著繃帶,拄著柺杖的戰俘,他們身上穿著破舊的美軍軍裝,但許多人還戴著志願軍或人民軍的軍帽。一位

戰俘觀察了鐵絲網裡麵人的表情,這樣說:“志願軍戰俘大都沉默地用難過的眼光看著我們。人民軍戰俘的神情要開朗得多,有的對著我們把

兩隻手高舉過頭,緊緊地扣在一起搖動著,示意中朝人民和軍隊的團結與友誼。”

釜山戰俘收容所是美軍於1950年

下半年動工修建的。與1951年4月和1952年5月修建的巨濟島戰俘營和濟州島戰俘營相比,這裡的居住條件算是比較好的。這裡主要關押傷病戰

俘。共有9個戰俘收容所和兩個戰俘監獄及水牢。每個收容所可以關押1500名左右戰俘。第一、二、三收容所關押外傷戰俘,第五、六收容所關

押肺病戰俘,第四收容所關押其它傷病戰俘,第七收容所關押女俘,第十、第十一收容所為轉運戰俘之用。新來的戰俘、病俘首先送到第二收

容所,非病俘送到第十收容所,集中到500人後再轉到其他戰俘營。第十一收容所的戰俘擔負勞工。

美軍設定了一個龐雜的系統來管

理戰俘。由於美軍第八集團軍後勤部下屬的戰俘營總管和憲兵司令部負責整個戰俘收容所和戰俘營的行政管理。釜山和巨濟島、濟州島又還都

沒有憲兵司令部和美軍戰俘總管。由美軍遠東軍事情報局、美國遠東民從心理調查局和美第八軍情報處等單位對戰俘進行審訊。由美國遠東民

眾教育館和宗教系統負責對戰俘的“教育”和宣傳。還有大量的美軍和李承晚軍隊擔任警衛任務。各個系統各自行動,互不服從,互相排擠,

常常鬧出糾紛。

第四十二章 押運途中

刺傷我們心靈與**的,不是刀槍,而是鐵絲網。

--一個女俘的話

1951年6月的一天凌晨,幾十輛美式軍用卡車從北漢江附近出發了。車隊亮著大燈,在嚴密的警衛下,飛馳在山間公路上。車上拉的是一批志願軍戰俘。沿途美軍都接到了命令,派出巡邏隊來保證車隊的安全。

無法說清這是押往後方的第幾批志願軍戰俘。在“前方戰俘臨時收容所”裡,一個個一批批志願軍戰俘被押送來,湊成一個車隊,美軍就把他們押往設在大邱、水原等地的戰俘轉運站。

對這些志願軍戰俘來說,這是一段屈辱、痛苦的歷程。

在志願軍戰俘的行列中,有一位江西籍的志願軍某團宣傳幹事馬瑞蓮姑娘,她是負傷後昏迷中被俘的。當時年僅二十歲。據說她是臨近茅坑的江西蓮花村人,父親是工程師,中學她上的是教會學校,所以至今她還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語。1946年她考入北平某女子大學,後隨一批進步學生在解放區接受地下工作訓練並派往北平從事學生運動;1950年參加解放軍從事文藝宣傳工作。1951年入朝。。。。。。她講到了數十年前的那些日日夜夜,對於馬瑞蓮來說這是她一生中最漫長、最難忘、也是令人難以忍受的路程。她講得很平靜,眼睛不時看著手裡漫不經心地畫出的什麼東西。但從她的話語中我可以體會到她內心強抑著的激動。

。。。。。。轉出山溝,我看到的是在公路上走著長長的我軍被俘人員的隊伍。難友們相見,立即眼圈紅了,大家痛苦地點點頭,互相攙扶著,大家都衰弱不堪,走路歪歪斜斜,而兩旁押運的美軍卻在耀武揚威地大聲吆喝著:“快走!”我的心針扎般疼痛,麻木地移動著腳步,精神上的極度痛苦壓倒了**的傷痛。

隊伍中走著不少包著紗布的傷員,從後來的情況看,被美軍俘虜的傷員,大都得到了初步的包紮和治療,極個別的重傷員還被用直升飛機運到後方,當然,如果被李承晚軍隊俘虜了,就可能會受到殘酷的待遇。。。。。。

我打斷她的話,向她唸了1953年8月志願軍被俘人員的控訴書中提到的一段事實:

“1951年5月28日在東線北漢江以東一個防空洞裡住著600多名來不及迅速轉移的我軍傷病員,當美軍開到後,馬上把這些傷病員趕出洞外,用機槍射擊,少數不能行動未曾出來的傷病員,被美軍投擲手榴彈炸死。”

聽我念完之後,馬瑞蓮沉默了一會兒,說:“這個事情我聽說過,這當然是事實。至於美軍為什麼這麼做,可能是由於在戰場上無法將這些傷病員運走。。。。。。但無論如何,這是非人道的血腥的暴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