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看到振興華夏的希望。即如此,他們又何必死守的觀念,繼續為清廷效命呢?
想到這裡,鳳翔很乾脆利落的道:“好!以其讓朝廷跟洋人,將東三省鬧的烏煙瘴氣民不聊生,不如破而後立,重新打造一個全新的東三省。”
見鳳翔都同意,依興阿跟慶祺自然不會多說什麼。出身八旗的他們,也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解救將來必定會受到欺凌的八旗百姓,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說起來,東三省是他們八旗的龍興之地。而如今,龍興之地成了洋人的殖民地。連老祖宗起家的地盤都保護不了,又算什麼八旗子弟呢?
談妥了出行的計劃,劉興華下達調令,將他認為有能力,指揮一個連排作戰的基層軍官,全部從各團各旅抽調而來。由鳳翔三人擔任臨時排長,再次兵出根據地。
這支人數達到一百五十人的隊伍,涵蓋了安民軍的各個兵種。而這些基層軍官,便是劉興華打算播灑到三省的火種,讓他們將星星之火徹底點燃。
同樣在不斷完善軍規軍紀的馬雙槍,得知劉興華親自帶隊,兵出根據地前往盛京主持游擊戰。甚至還給他加派了精幹的軍事骨幹訓練部隊,自然也是非常高興。
伴隨著劉興華再次離開根據地,安民師在前線的佈置一如往常。這支百來人的隊伍,採取晝伏夜出的方式,很順利避開沙俄的節節哨卡,往盛京境內挺進。
而劉興華不知道的是,被其引燃的國民怒火,還有其引發的反清廷民心,同樣引起一些流亡國外革命黨人的注意。他們清楚,這個時機非常難得。
做為清朝革命黨的大本營,廣州境內爆發的反抗示威遊行同樣不少。而此時,幾個行商打扮的人,卻從天冿港口順利登船,前往上海跟廣州兩地。
在劉興華看來,要想徹底攪亂清廷對華夏的統治,需要更多有志之士聯合起來。而這些行商,都是從情報部門抽調的精幹人員,他們將擔負漠北軍政府對外聯絡的重任。
總之,在別人還盯著漠北一畝三分地的時候,劉興華將開始了全國的佈局。雖然沙俄對東北的統治很嚴密,卻依然難以阻止,一些來往關外的商旅。
憑藉著這些商旅,劉興華陸續將特別訓練過的情報人員,一批批的派出關外。讓這些情報人員,開始在清朝重要城市設立情報聯絡戰。
而這幾個行商打扮的中青年,便是劉興華派出的第一批打前站的隊員。他們要做的,就是替安民軍搜尋情報。同時,慢慢在關外發展安民軍的情報隊伍。
劉興華相信,以漠北軍政府如今的威望,招攬一些有志之士共謀大計,想必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而這種佈局,也宣示著漠北軍政府影響,正式從關內延伸到關外!(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三章 工業與幸醜條約
相比漠北已經進入平靜的對峙期,百姓也忙著開墾田地種植糧食。從各地招收而來的工人,也陸續進入修建好的工廠之內開工,為根據地提供自給自足的物資。
明白交通重要性的劉興華,開始在擴大的根據地接壤地帶修建公路,將公路延伸到前線陣地。這樣做,也是為了戰時能夠儘快的投送後方的兵力。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讓附近的移民村,享受到交通帶來的便利。原本戰前冷清下來的瑗琿跟呼瑪兩城,又開始成為百姓趕集的首選地。
做為中心城的塔河,也正式展開擴建。總之,若是此刻有人進入漠北,便會發現此刻的漠北,正在蘊釀著勃勃生機,幾乎是每天都有新變化。
戰時抓捕的二萬多沙俄俘虜,如今成了修路的主力軍。一條條連線各個防區的公路,也快速的被修建起來。而劉興華的打算便是,公路修到那裡,防區便擴大到那裡。
如果沙俄下次再發動圍剿,便是他佔據嫩江、呼倫以及黑河全境的時候。若是沙俄今年內不再興兵來犯,劉興華也會帶領安民師,發動冬季攻勢完成這個擴張計劃。
看到根據地的發展,正在有序的提升當中。就連劉興華親自抓的兵工廠,如今也開始進入生產。雖然只是簡單的子彈跟炮彈復裝,卻也意識著彈藥補給有了後勤保障。
從吉林機器局淘來的機器。儘管劉興華有些看不上,卻還是能滿足彈藥復裝的要求。陸續從各地挖來的人才,也被情報部秘密送進根據地之中。
在這種戰亂年代。要找一份好工作自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早前開設在盛京跟吉林的機器局,因為被劉興華給一鍋端,兩個工廠的工人也算徹底失去了工作。
經歷近一年的空白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