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2 / 4)

小說:東萊太史慈 作者:溜溜

大山南連另一列層巖蠱蟑的山巒,景色使人歎為觀止。

那裡就是牛山的第一處名勝——管仲墓。

以太史慈這現代人的眼光看來,管仲墓相當的宏偉,這墓地高約14米,東西34米,南北近14米。墓前立石碑兩方,一方刻“管仲像”,一方刻“齊相管夷吾之墓”。

此時上山下山的人絡繹不絕,其中絕大多數是臨淄的百姓,有擔水者,有登山者,其中更不乏嬌柔美麗打扮入時的齊女。更有許多文士打扮的年輕人搖搖擺擺,三五成群,向牛山高處進發。

沿途的叫賣聲更是絡繹不絕,竟然比城裡還要熱鬧。

太史慈大感奇怪,正要開口詢問,卻聽曹操嘆道:“早聽說臨淄牛山一年兩度廟會,熱鬧非凡,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太史慈這才恍然,想起臨淄風俗,每年農曆三月三和九月九的牛山廟會遠近聞名,熱鬧非凡。在六天的會期裡,人們或遊春踏青,或秋日登高,或酬神祭祖,或買賣交易,當真是熙熙攘攘,盛況空前。

那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不就是描繪牛山重陽節勝景名句嗎?

不由暗罵自己記性不好使,但亦盤算著曹操叫自己出來的目的。

說真的,雖然自己心知肚明眼前的人將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但仍然阻擋不住自己對他的欣賞,這種惺惺相惜的感覺令太史慈泛起了雖知沒有可能但仍讓想要說服對方為己效命的衝動。

或許對方也有吧?畢竟在歷史上曹操曾經多次寫信誠懇邀請太史慈脫離東吳加入曹魏。

算了,天下萬事不如意者常居七八,豈能強求?畢竟今日彼此曾經真心交往過,也就不虛此生了。

太史慈放開懷抱,與曹操談笑風生起來。兩人並肩行至管仲墓前,站立凝望。

兩人的侍衛時自是散開,不打攪兩人說話。

()好看的txt電子書

周圍很多原本在此觀看的百姓見這夥人一個個體性彪悍,並非善與之輩,紛紛離開。

太史慈大感尷尬,以前在二十一世紀時,太史慈雖然經常執行保護重要人物的軍事活動,但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大人物一出場就擾亂別人正常生活的行為,不料自己今天卻充當了這樣的角色。

曹操卻已習以為常。

突然間太史慈發現自己與這時代還是有很大的不相容處。

正當太史慈在那裡體味這種奇異的感覺時,曹操輕聲道:“子義可知我最佩服的古人是誰。”

太史慈不置可否,一言不發。心說你領我到此出來,還用說嗎?

曹操見狀,先是一愣,搖頭失笑道:“是曹某糊塗了,……不錯,曹某生平最佩服的人就是輔佐桓公稱霸諸侯的管仲賢相。”

太史慈也分不出曹操此話的真假,因為在太史慈的心中想來,曹操的偶像應該是周公才對。

“周公吐脯,天下歸心”不就是這梟雄的詩句嗎?

不過周公與管仲還是有相似之處的,畢竟都是輔佐明主一匡霸業的賢相。

等等!

太史慈突然反應過來,這歷史上的曹操一直在強調自己為賢相的意願,而且終生沒有議論廢立皇帝之事,倒是曹操的兒子曹丕纂位。難道曹操就真的是天生奸雄嗎?

最關鍵處是太史慈知道人們對於曹操的印象都來自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可是把蜀漢當成正統的小說,而且人物的塑造都是臉譜化,基本上這人物出場時是什麼性格,一直到死都是這種性格,沒有變化,沒有發展,甚至連形成的原因都沒有。

以小說而論,由於人們對三國人物的固定認識,這種放在其他小說中極為失敗的人物描寫方法,在《三國演義》中反而非常成功。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一個人是憑空產生的神物?須知任何人做事都是有原因的,性格也是後天形成的,豈會天生就有好壞之分?

自經過昨晚與秦周的交談後,太史慈對這時代的人物的看法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逐漸的開始擺脫《三國演義》和史書的束縛。

就拿昨晚秦周論及宦官時來說,這老狐狸明顯區別一般的清流黨人,秦周以為宦官未必就一無是處。

“比如司馬遷公,一部《史記》足以傲視古今,那是任誰也否定不了的大才,再比如說本朝的蔡倫公,他發明的紙質量遠超前代的那種粗製的紙,使我大漢的文化精華得以更為廣泛的傳播,此二公為我深所佩服。就是那個弄權的張讓也非一無是處,聽說他去年發明了灌溉用的翻車,大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