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尚未過去,一場令人聞之色變的瘟疫又在北方爆發,劉和只覺得心中無比的鬱悶和煩躁,卻不知道向誰訴說。(未完待續。。)
第四九一章 神醫與醫聖
當東海糜家的海船穩穩地停靠在灅水岸邊時,生平第一次走海路的張機在兩名侍衛的小心攙扶下,終於踏上了薊城的土地。
碼頭上,劉和居中而立,在他的右側站著華佗,左側站著幽州牧劉惠。三人看見張機下船,便快走幾步迎了上去。
“敢問來者可是南陽張老?小子劉和見禮了!”
“南陽粗鄙之人,怎敢勞動大將軍親來碼頭相迎!”
劉和接住張機,然後向他介紹身邊的華佗:“這位便是華老,馨名遠播黃河南北兩岸,他可是早就盼著您來北方呢!”
華佗比張機略長几歲,但因為一直堅持練習五禽戲,所以看上去竟然比張機還要年輕幾分。此時華佗的名聲要比張機響亮,因為張機還沒有開始著手撰寫著名的《傷寒雜病論》,張機的醫聖之命是在他死後才被後人所封,而華佗活著的時候便被人們稱呼為神醫。
同為醫者,張機在南方這些年聽到的關於華佗的傳說不知有多少,此時能夠在幽州見到華佗本人,張機心中湧動著切磋交流的強烈願望,卻沒有多少比試較量的名利心思。
“末學後進張仲景,見過華神醫!”
“仲景兄這是要折殺華某呀!醫之一道,博大精深,吾輩不過是窺得門徑而入,怎敢妄以稱神!”
張機謙遜隨和,華佗性情豁達,神醫與醫聖在薊城的初次見面顯得親切和睦,倒是省了劉和多費口舌要將這兩位杏林宗師往一起撮合。
寬大舒適的馬車中,劉和與華佗、張機和劉惠等人同乘一車。馬車行駛在寬闊平坦的道路右側,靠在右側車窗而坐的張機可以透過薄薄的窗紗望見車外道路兩旁的景色。
灅水這處碼頭被營建了多年,是薊城貨物從陸路登船運往南方的重要集散之地,距離碼頭不遠處便是連成一片的手工業作坊區。從碼頭這裡前往老城區,需要穿過整個工業園區,張機在沿路看見了許多高高聳立的吊塔和滑輪。他對這些新生事物充滿好奇,便不停地出聲詢問打聽。劉和在幾人當中雖然身份最尊,但年紀最小,本著尊老的態度,劉和便為張機充當解說員,一路講解著進了內城。
晚上劉和在公子府中設宴為張機接風,薊城有頭臉的人物悉數到場,這讓張機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張機雖然不喜歡官場上的迎來送往,但夜裡前來為他接風的賓客們言語之中卻不是說些官場上的客套話,而是非常認真地談論著最近在北方開始傳播起來的瘟疫。這種務實嚴肅的氛圍,雖然影響了酒宴的熱烈程度,卻讓張機直接感受到了北方官場與南方官場的不同。
宴會結束之後,華佗陪著張機住進劉和特意為他在薊城準備的宅院,這處宅子雖然佔地不廣,但卻緊鄰著華佗的住處,距離幽燕書院和燕京大學也不太遠,很適合張機這樣對物質生活要求不高,卻喜歡幽靜的學者。宅子裡面只有兩個年紀十五六歲的伶俐書童。還有一位馬伕,一位廚娘。至於護衛之類,則根本不用安排,因為整個這一大片街巷都處於最嚴密的防護之下。外人想要進來,只比登天還難。
華佗將張機送到地方之後,便告辭說道:“仲景兄,今日你先好好休息一夜。明晨我來接你,咱們去燕京大學和幽燕書院仔細轉一圈。”
張機整個人還沉浸在這一天來各種的新奇見聞之中,卻聽書童在耳旁提醒說道:“先生。沐浴的熱水已經打好了,就在後院的衛生間內,您需要侍浴麼?”
廚娘也跟著問道:“先生,明天早上的飯食,您想吃點什麼?薊城這邊的早點有豆汁、小米粥、麥片粥、滷牛肉、涼拌莧菜、水煮雞蛋、羊奶茶……”
只是幾句簡單的問話,卻一下子讓張機有了回家的溫馨感覺。他知道這些肯定都是劉和的安排,難得這位大將軍的心思竟然這般的細緻。
張機沐浴過後,一時尚無睏意,便信步走進書房之中。整潔乾淨的書房內,點著安神的檀香,一套極富劉氏特色的傢俱高低錯落擺放的很有韻味。張機緩緩坐進舒適的官帽椅中,看到寬大的書桌一端整齊地碼放著一疊印有密密麻麻黑色方塊字的紙頁,便拿起了最上邊的一張。
“大漢時報,防疫專刊。”張機口中默唸,然後便再也捨不得將報紙放下,直到他將《大漢時報》自創刊以來的各期報紙都瀏覽一遍,這才意猶未盡地將後背靠上了椅背。
“大將軍,真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