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重實際輕理論沒有什麼錯誤,相反,正是這樣的精神促進了各項發明的誕生。可憐的富爾頓拿著蒸汽船的模型找法國皇帝拿破崙,換來的是無情的嘲笑,而拿回美國後試著投入執行,卻改寫了人類海上運輸的歷史。富蘭克林發現閃電,愛迪生髮明留聲機,這些都是一遍一遍實踐的結果。實踐、實際、實用、實驗,這幾個不同的詞彙其實有著相同的內涵。
發明家重視實踐,而普通老百姓也是喜歡自己動手,多數美國人都懂得怎樣使用機器、修理電氣裝置、油漆傢俱和粉刷牆壁;他們認為,做這些生活中的粗活理所當然,絕對無損體面。相反,那些書呆子、假紳士,才會被人取笑。據說,美國人有個判斷男人的標準:不會給汽車換機油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而在中國,自己親手換機油的少之又少。當然,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人工成本高。自己動手更省錢,為了省錢自己幹,不也是追求實際、不追求面子的表現嗎?
做人方面直爽、直白、直截了當,做事方面快速、高效、說幹就幹,這就是講究實際帶來的正面效應。
腳踏實地的另一個副產品是快樂。他們沒有太多的歷史負累,沒有太多對未來的擔憂,也沒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因此可以快樂地生活。美國人喜歡說“Catch Today”,即抓住今天,相比過去和未來,今天才是最重要的,最有實際意義的。
講求實際的最直接體現是對數字的迷戀和極度重視。你如果參加一個美國公司總裁的演講,他口中肯定是一大串讓你頭暈眼花的資料。公司年產值多少,每年增長多大比例,在多少個地區設有辦事處,多少員工等等,總之,一切都是數字。
美國的經濟學家,個個都是數學高手,總是喜歡用數學模型來講解經濟問題,不僅如此,崇尚數字之風還從自然科學延伸到社會科學。美國的社會學研究也是靠相信的統計資料來說明問題。而與之相比,歐洲國家的社會學更注重理論研究和邏輯分析。
即使評價一本書,也是以數字來定乾坤。美國人眼中的好書標準,就是賣出了多少本,賣得多的,就是好書。如此簡單。
美國的數字偏愛,也影響了許多中國學者。比如說,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中總結道,明朝之所以滅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詳盡的“數目字管理”。
暫停一下,喘口氣,先別忙著誇獎他們,講究實際也帶來了不良影響。美國人的優點是講究實際,而美國人的缺點是太講究實際,其直接後果是過於功利,或者說太勢利眼。
在美國早期,勢利眼的體現主要是瞧不起鄉下人,或者蔑視社會地位不如自己的人。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稱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為“蘇格蘭小班的臭屁崽子”,安德魯?傑克遜總統被當時的政治對手稱為“田納西的野蠻人”。
而今,人們常說,在歐洲,大家想知道你是誰;而在美國,大家想知道你是幹什麼的。一個明顯的區別是,歐洲人覺得你的族譜你的家庭背景是重要的,而美國人覺得你的職業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在美國,你的職業決定你的社會地位,這是常常帶著勢利眼光的。
說這話的人不是我,而是散文作家、美國西北大學教授艾本斯坦,他在《勢利:美國版本》一書中尖酸刻薄地批評了美國在職業、學歷、政治、民主方面的勢利眼。
美國人勢利眼,聽了這話許多人不肯相信。作為客人到美國,你的第一印象肯定是美國人真友好,真熱情。初次見面,他就會親切地和你聊天,向陌生人問路他也不會給你指個相反的方向。我好幾次到美國人家裡做客,也都受到超級大餐級的熱情款待。可仔細想想,你在美國接觸過的人還有多少保持聯絡、保持那一絲的溫情,恐怕屈指可數吧。對美國人來說,時間寶貴,他不會精力浪費和一個無關的人交往。美國人的社交圈子講究身份,講究有用沒用。人人生而平等,那是教科書上寫的。當然,勢利並非是表面上的侮辱和鄙視,只有沒有教養的人才會那麼做。勢利是打內心深處發出的,是刻在骨子裡的。
在國際社會,美國作為一個整體,更是實用主義至上。最近幾年,美國外交的鐘擺更加重視實用,把從前的理想主義拋之腦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打著解放伊拉克人民的旗號推翻了薩達姆,可中國國內的一些學者硬是宣揚美國懲罰獨裁者的戰爭是正義的,連美國人自己聽了都覺得吃驚。石油是美國經濟的發動機,核心利益所在,打伊拉克正是能源需求的推動,加上一舉掃平中東控制能源庫的衝動。
對於中國,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