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繩套的各種用法。也不知道是不是這些大人被掃了臉面還是看不清這樣的小陷阱。他們都樂呵呵地看著,這幫只會拿著石矛在動物身後跑的野人再次如同看高科技釋出會一般看完了王川的演示,眼中帶著各種欽佩和欣賞,但就是沒有人站出來跟他一起動手實驗的。
這場景和告訴他們生火的原理差不了多少。王川有些失望。想著轉變人的觀念很難,要轉變這些野人的觀念只怕要更加的難。這些人沒有見識到繩套陷阱的厲害只怕不會相信這些有用,只能潛移默化慢慢來教。如同埋土保留火種的情況一樣,當時這些人並不怎麼在意,現在早上起來後,巖洞裡起碼有三四個埋了火種的土包。
演示完之後,王川準備藉著篝火打磨石器。這個事情大人們倒是熱心。
他們從王川拿回來的石頭裡找出一塊合適的,直接往巖洞的岩石上砸,裂開後從中挑出尖銳的一片,問王川滿不滿意,然後就動手在岩石上磨尖打邊。做這些他們是專業的。不用多久,他們就把矛尖磨了出來。
王川自己找了一根合適的棍子,在一頭稍微刻畫了些綁線的凹槽,把矛尖用麻線綁了上去,一個帶著原始氣息的石矛就嶄新出爐了。
第5章 網兜
繩套和筐子的使用,讓孩子們基本可以在白天吃飽了,這也算完成了王川之前計劃的那個小目標。
但王川知道,這個小目標的完成是暫時的。如果沒有辦法讓部落的人都吃得飽。這個已經完成的小目標很快就會回到原地。小溪裡的魚要不了幾天就會被捕撈乾淨。外面的鳥雀要不了多久,密度也會降下來,或者會對繩套有些預防。等到了那個時候,部落的大人們還沒有解決食物來源的問題,王川和孩子們還得回到原點。
有時候人陷入困境很難走出來就是陷入了這種迴圈。比如缺少吃的要急著找吃的,急著去找往往效率不會太高,等找到足夠餬口的吃的時候,人已經開始睏倦了,休息一下把精神養回來,吃的又沒有了……
部落的情況是,沒有合適的工具不能找到更多吃的,沒有更多吃的就得花更多時間去採集捕獵,時間花去採集捕獵了就沒有辦法改進捕獵工具,沒有合適的工具就找不到更多吃的……
這是一個很難破解的環,人類在舊石器時代的幾百萬年裡寸步不進,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火的出現,讓人類在夜晚得以思考和改進工具,人類才在火光的照耀下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才在幾萬年的時間裡開始統治地球。
王川從部落的語言習慣和使用工具的習慣分析,現在這個社會應該已經進入了新石器時代了。
部落的落後的情況,從地理上說,華夏文明的起源地是太河流域,但這裡的位置偏南,如果此後的地理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話,他們所在的這個地方更靠近太江流域。巖洞不遠的大河再流幾百裡就是流進太江的。也就是說,這裡其實是這個時代的邊遠地區。部落比較落後也是正常的。
而從社會的基本形態看來,一個社會中各階層存在生產力發展不均衡的現象其實十分普遍,人類開始登上月球的時候,亞馬遜森林都還存在著原始人呢。這個邊遠的小部落落後於主流的社會情況一點也不奇怪。
現在哪怕王川讓他們常規的用上了火,編織了筐子可以讓他們帶更多的東西回來餵養孩子,幫他們打磨了好棍子讓他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捕獵,但是這些做法在短時間內還是難以讓他們改變思維,讓他們從困境的圈子裡鑽出來。
要讓他們從原來的生活習慣中走出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還要一刻不停。
當前要做的,當然是讓大人們增加收穫,解決肚子的問題。女人的採集王川沒有更好的建議。不過讓男人們增加狩獵的成功率,他還是有些辦法的。
這個時候,不愁餓肚子的孩子們也剛好幫的上忙,開始讓進入這個讓大家吃得飽的計劃。
不過在想辦法幫大人們之前,孩子們還得先幫忙解決一下部落過冬糧食的儲存問題。
那些留著過冬的糧食都是堆積在巖洞的一個角落裡的。存放得也沒有什麼講究:果子沒有適當晾曬,莖塊連泥都沒有洗去,菌子還有是溼的,所有東西都堆在一起,很多東西只怕不到下雪就先壞掉了。
而且沒有容器盛放,總有老鼠從巖縫裡鑽進來偷吃。沒有壞掉的也都被老鼠吃掉了。
同時這些東西的數量也少得驚人。一大堆東西堆在角落裡,只有一個不到三米的堆頭。王川估計不會超過五百斤。這對幾十人的部落來說實在不是一般的少。雖然離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