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1 / 4)

時在庫人數達9000多人,後經渭南地委、行署和各縣主要領導帶隊抽調大批幹部傳達中央《關於陝西省三門峽庫區移民安置問題會議紀要》後,移民才於夏收前回到安置區……

作家冷夢在她的報告文學《黃河大移民》中對這次返庫作了這樣精彩的記述:

返庫之前,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和組織準備,鄉鄉動員,縣縣動員,散發傳單,張貼標語,分片分地區召開“移民返庫動員大會”。到了返庫的日子,在“總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下,八縣幾百餘鄉的移民安置區裡,多留下老婆老漢小娃娃們看家守戶,男女青壯年浩浩蕩蕩奔赴預先劃分的庫區移民點。“首領”們已經開啟中軍帳靜候各自部卒的到來。苗福群的“司令部”設在所謂“四面窯”的地方,“秘書”聶小二為他起草文書,釋出公告,另有六十多名騎腳踏車的“通訊員”穿梭往返於縣城地區省上,打探訊息,通風報信。陳文山在朝邑灘一連建立了自己的營區,幾個農民“秀才”為他鞍前馬後效力充當軍師同時兼任勤務兵角色。王福義又帶領著“渴死寡婦”的蒲城馬湖、白水龍山人馬駐紮在了沙苑灘上。他擁有六人“聯絡小組”和近百人的“基幹民兵”隊伍,前者分片跑聯絡,後者擔負著移民聚居區域的安全保衛工作。劉懷榮的帳前豎起了“華陰灘移民返庫總部”的大旗,除“劉司令”本人外,下設十大常委,“常委”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責;他的“衛戍部隊”也更為強悍人多勢眾,組織起嚴密的防範保護網。

返庫之日也是當地政府驅趕移民返回安置區之時,作家冷夢在她的書中寫道:

空前的“消耗戰”就此拉開了戰幕。

地委副專員乘著吉普車到華陰灘,車行不遠看見一個農民站著,好端端地突然一圪蹴(蹲下);再離不遠,相隔幾十米,又一個人站著,再一圪蹴,如此這般,倒下的麥捆般,不聲不響一捆一捆有秩有序地“躺倒”。劉副專員驚奇地瞪大了眼睛,心裡明白這是移民用這種中外戰史上都沒有見過的資訊傳遞方式將訊息傳了過去。果真,快要接近移民聚居區,突然就冒出了一大群所謂“死老漢病娃”,老老少少,一哄而上,抱車軲轆的,抱幹部腿的,又哭又鬧,撕撕拽拽,讓你哭笑不得,動彈不成。幹部早進行過“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政策教育,看著專員被困,竟完全“愛莫能助”。性躁的幹部稍稍動動胳膊腿,老漢老婆就順勢往地上一躺,口吐白沫,裝死裝病。好不容易過了軟磨硬纏這一關,棄車而行的專員及隨員們,突然又被一大群彪壯小夥子擋住。這是所謂的“護衛隊”,二三十人,人人手裡提根粗棍大棒。一般幹部走到這裡如果不想釀成械鬥和流血事件,只能打道回府。專員來了,“護衛隊”稍稍客氣點,扣下所有隨員,只允許一人陪同專員前往。劉懷榮“司令部”所在地,一群“親兵”又擋住去路,陪同人高喊:

“我們要見老劉,這是專員!”

對方道:“不行,我們劉司令說,大小官員一律不接見!”

專員看看陪同幹部,無奈地苦笑。事情有點顛倒,自古以來百姓拜見官員得千懇萬請,“拜謁”這個詞就是如此創造出來的。現在倒好,專員要見他屬下的一個農民,農民卻說“不接見”?遭此奇恥大辱的專員只能默默離去。

這是專員的遭遇,統轄著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幾百萬人口的“州官”的遭遇。

渭南縣委書記似乎稍稍幸運一點,他治下的移民聚居在華陰農場拖拉機站一隅,縣委書記在接近這部分移民首領指揮部所在地拖拉機庫房跟前時,同樣被手持棍棒的“衛兵”們擋駕。縣委書記為完成動員本縣移民離開庫區的重大政治任務,相當屈尊地雙手合掌作揖道:

“移民群眾們,我看你們來了。”

眾小夥兒不讓步。一個老漢在旁邊實在看不下去了,訓斥小夥兒們道:

“人家縣委書記來了麼,還不讓給群眾講講話?”

24、農工鬧進城

渭南地區行署的簡報說:“情況還在惡化”。

惡化的情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劉懷榮等人的組織下,移民還在不斷湧入庫區,移民搭建的臨時村落佈滿庫區的角角落落,大有搶佔所有農場,趕走所有農工之勢。二是在移民的強大攻勢下,農工與移民由戰而和,有的甚至“相互勾結”,使庫區本來就嚴峻的形勢發生了更加複雜的變化。

西安市現光華賓館退休職工黃思英見證了整個事態的變化過程。

如今已年過六旬的黃思英告訴記者:她是西安市人,1963年9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