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政府解決才行。”王福義還在會上講了句他曾在多種場合下講過的一句“名言”:“共產黨把國民黨幾百萬軍隊都打到臺灣去了,還把咱移民沒辦法?”
會後,苗福群、劉懷榮一直不認可王福義、陳文山的觀點,陳文山“與政府配合”的主張更在劉懷榮的心頭留下了懷疑的陰影。二十九年後,回憶到馬湖會議和後來的多次返庫時,劉懷榮仍懷疑“當地政府肯定給陳老頭和王福義他們承諾過什麼。我們鬧返庫是爭取自己的權益,我們每個移民從骨子裡就不會反黨反政府,我們只是不願同當地那些不執行上級移民政策、欺壓移民的人合作,可他老給我們扣反政府的帽子。”
正是這種懷疑和分歧給馬湖會議蒙上了陰影,會議最後不歡而散。
不太成功的馬湖會議卻使劉懷榮在移民中成功地當了一回“司令”。他得意地給記者回憶說,“馬湖會議,王福義、嚴樹德等人都稱我頭家。當天晚上,移民代表紛紛要求我講渭南縣的返庫經驗,我坐在中間的藤椅上講了三個多小時,大家坐四周,聽得很認真,會一直開到凌晨四點。兩百多移民圍在會場外一直不肯離開,後來,乾脆跑到會場問我,頭家,返庫究竟能不能搞成?我告訴他們,只要大家齊心,我們就一定能回到老家去……”
19、敗走沙苑灘
經過一年多的串聯和準備,1981年春播時節,又一次返庫風暴在渭北高原降臨了。
渭南移民志載:1981年4月上旬,隨著國家落實有關政策,蒲城、澄城、合陽、白水、富平5縣移民,秘密自發成立“移民返庫總指揮部”,該指揮部組織較大規模的返庫,人數2000餘人(據參與的移民回憶,返庫的移民至少有5000多人),在庫區搶種土地4000多畝。搭設庵棚,砍伐樹木無數。
對這一次返庫,李孝玉至今仍記憶猶新:返庫的場面非常壯觀,“移民返庫總指揮部”的大旗在前開道,一隊護旗的青壯年圍在大旗周圍,王福義等頭領緊隨其後。5個縣的數千移民拉著架子車,扛著農具,趕著牛車從不同方向趕來,匯合成浩浩蕩蕩的隊伍直奔庫區,直奔朝邑灘和沙苑灘。到達後,大家或砍樹搭庵棚,或搶佔農場的倉庫、辦公室,連農場的拖拉機房、養豬場也成了移民們的棲身場所。安營紮寨後,我們作好了長期相持的準備……
王福義帶一千沙苑移民直撲沙苑灘,回到了他們二十多年前的老家韋林鄉望仙觀村。如今,該村早已易主,是沙苑農場五連的地盤。王福義常常掛念在心的那棵大柳樹周圍成了五連的養豬場。豬場紅磚黑瓦,寬敞明亮,比移民在安置區的居住條件還好。王福義選擇“8號豬圈”作為“司令官邸”和“移民返庫總指揮部”。他把大旗往豬圈上一插,便帶領移民們在已經不再屬於他們的土地上開梨播種。王“司令”的目的很明確:這次下山不再是種一季收一季的“拉吊莊”,也不再是隻同縣、鄉幹部打游擊,而是要與國有農場抗衡,奪回這片本屬於自己的土地。
搶種的速度快得驚人,十天不到,沙苑農場和朝邑農場的四千多畝土地全被下山的幾千移民撒下了種子。撒下種子,移民們鬆了一口氣,以勝利者的目光打量著這片久違的土地。他們堅信:只要種上了,也就擁有了——誰種誰收,這是關中延續了數千年的古老習俗。
從西安城裡來的青年娃娃們不講究或根本不懂這個習俗。開初,“房東”的突然歸來,始料不及的農場年輕人們顯得有些手足無措,像一個非法進入者當場被主人堵在了家中,免不了有些恐懼、慌張和怯場。畢竟,這裡曾是移民的家園,自己鳩佔鵲巢,從道義上講,本來就理虧。如今,主人回來了,要住房要種地就讓著他們點吧——更重要的是,不讓也不行,幾千移民以十比一的力量懸殊對幾百農工形成了巨大的武力震懾,如果硬拼,農工的悲慘結局可想而知……
就在沙苑農場五連農工膽怯、猶豫之際,農工的上級主管部門從西安傳來了嚴厲的指責和憤慨的詰難:你們對移民返庫的行動毫無防範,毫無預見,移民播種數千畝並建庵棚上百個你們也毫無反映,至今仍動搖猶豫,甚至有人還對移民表現出了不應有的同情。正是你們的麻木不仁和婦人之仁,才會有今日之敗,才致使國有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上級的訓斥使沙苑農場五連的農工猛醒:一山不容二虎。移民留下,必定損害農場已經到手的既得利益,失去“關中白菜心”這塊到口的肥肉,所有農工也就會像移民那樣淪為無立足之地的貧苦窮人。幾次討論後,農工們達成了一致的意見:把那些移民“侵略者”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