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臺大人倒是安靜了,可是朝廷那裡來的訊息卻越來越沒譜。
有的人居然都說朝廷要在金陵再建一個和紫禁城一模一樣的皇城。
還有人說朝廷一個月以後就會拍人過來,戶部給出銀子,在金陵周圍召集百姓,動工建城了。
這件事情鬧得滿城風雨的,傳到了朱家人的耳朵裡,弄得人心惶惶的。
顧紫重雖然被嚇到了,可是還是慎重考慮。
她和家裡人還是以書信為主,詢問情況。
不過家裡的人都說沒有這回事,除非是太皇太后娘娘揹著他們金陵朱顧兩家人,偷偷地和下面的大臣們商量這事。
要是這麼說的話,金陵朱家還真得防著點。
顧紫重心煩意亂,什麼事情都不想幹。
她還是找到了崔姨娘,畢竟崔姨娘年紀比較大,見多識廣。
崔姨娘對這種訊息,卻是閉口不談。
她老人家也沒有什麼表情,也沒有什麼觀點。
這就讓人傷腦子了。
顧紫重盯著崔姨娘看的時候,額頭上的汗珠都要下來了。
崔姨娘卻是不慌不忙的。
顧紫重急著詢問意見。
崔姨娘卻是帶著笑容,依舊不慌不忙,道:“少夫人,自從您嫁過來到朱家,您只怕就沒有舒服過吧?”
顧紫重想一想,還真的是這樣。
外面總是傳來朝廷的一些什麼事,這樣還是那樣的事。
顧紫重幾乎每次都會被嚇得半死。
可是結果呢?那些傳言基本上到了後來都不了了之了。
顧紫重彷彿明白了什麼。
崔姨娘見少夫人的臉色變化了,這才放下心來,笑著道:“少夫人,您已經明白了。不必我老婆子再多說什麼了吧?您也知道,外面百姓們的傳言,大多數都是不靠譜的。街巷之言出於一個之口,進入他人耳中。你聽一聽,覺得新鮮,就夠了。哪裡有那麼多的真事啊。”
讓崔姨娘這麼一安慰,顧紫重這心才放寬了。
有了崔姨娘的寬慰,她一下子就舒坦了許多,額頭上也滲出了放鬆的汗珠來。
她是真的受了這種情況的壓力,太大了。
崔姨娘將清兒交給鳳鳴照顧,自己這才來找少夫人,跟著她,安慰她。
顧紫重不去想外面百姓們的傳言了。
畢竟那就是傳言而已,要是真的有這一回事,傳言也就不叫傳言了。
朝廷決定的事情,怎麼可能讓外面的人知道呢?
崔姨娘幫著顧紫重安排了家事,又向顧紫重提了意見,說是將兵營裡的將領都聚集起來,到金陵城門口去迎接朱顧二位王爺的歸來。
顧紫重照辦。
果然,等三日之後,朱顧二位王爺回來的時候,顧紫重帶著人去接他們。
朱王爺打心眼裡更加喜歡自己這個兒媳婦了。
兒媳婦果然與他人不同。
朱王爺一回來,心裡的煩惱事也全都沒了。
他還是喜歡和顧紫重好好交談一番。
顧紫重把家裡的事都和公公大人說了。
這天晚上顧王爺也過來看她,和朱王爺喝了點酒。
朱王爺在酒桌上沒少誇讚顧紫重,說顧家養的這個閨女實在是惹人憐愛。
顧王爺嘴角笑得樂開了花。
顧紫重受了長輩的誇讚,自然高興。
不過家裡的男人去京城這麼多天,肯定是經歷了很多的事。
顧紫重不想把話題停留在自己身上。
她還是詢問了朝廷的情況。
朱常禧就在邊上呢,一聽這個問題,自然地反感。
唉,朝廷那點破事,他們都不願意說了。
小皇帝年幼,什麼事都不知道,朝中的一切大權都是掌握在太皇太后娘娘的手中。
朱王爺也是喝多了,這嘴就開始不把門:“當今朝廷,遲早要亂。顧老弟,我看咱們兩家人還是早做準備得好。萬一將來朝廷亂了,咱們沒了依靠,遲早要倒黴的。”
顧王爺對這種意見一拍即合,當即便附和道:“那是當然的了,我從前以為咱們就跟著先皇,先皇說什麼,咱們就做什麼,肯定沒錯的。可是後來呢,先皇人也老糊塗了,總是坑咱們金陵兩家。現在先皇也去了,小皇帝屁事不懂,太皇太后娘娘卻又開始了專橫跋扈,唉……”
兩個老人一提這種傷心的事,不禁都要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