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春蘭一人手託茶盤,為對面數位客人奉茶。
“找幾個丫頭算什麼大事啊?”盧齊數落著盧鴻。
“兄弟們幫你做點事都不行麼?”盧平在一邊敲邊鼓。
“受先生大恩無以為報。”歐陽珏滿臉感激。
“先生若有所求,自當效勞。”李清言辭肯定。
“為先生尋找美侍一事,就交給我們好了!”眾人異口同聲。
最後還是盧鴻以死相脅,才勸得群情激憤地幾位熱血青年沒有冒然行事,只是揹著李治偷偷藏起來地掌中玩硯又少了幾塊。
“琴兒鋪紙,棋兒洗硯,書兒磨墨,畫兒奉筆,詩兒掌燈,詞兒添香,曲兒持印,賦兒——”一一吩咐的盧鴻看了一下落在後邊找不著事兒嘟著小嘴兒地賦兒,遲疑一下道:“不然賦兒你幫我吹寫完的字吧,幹得快點。大家各司其職,不許打架啊。”
“是!”八女齊齊地嬌聲答道。
“少爺要寫東西麼?”春蘭把茶端上來,才問一聲,立馬被一群仙女七手八腳將茶搶走,你爭我奪地送到了盧鴻唇邊。
盧鴻苦笑著拿過茶喝了一口道:“是,我要再寫一出新戲,名字就叫——《八美圖》”。
第二十四章 報紙
盧鴻的香豔生活並沒有就此到頭,沒幾天,一份新創刊的雜談出版了它的第一期。這份雜談的名字非常專業——《曲苑雜談》。
《曲苑雜談》主要內容是關於戲曲及文藝界的各類花邊新聞,第一期內容頗具轟動性。
首頁大題目楷體字:盧司業不惜異寶,九公子重得佳人。
將盧鴻院中缺少美婢,李治與祖述以美易寶之事寫得如同一篇傳奇一般,其中不乏誇張之辭。
盧鴻看得差一點拍桌子,只是身邊眾美環繞,手也實在不太方便,這才沒有拍下去。
事實上盧鴻只是出於簡單的被誤解而造成的憤怒,並沒有想到這一花邊新聞公佈後的可怕後果。
後果便是第二天他這間別業的大門就給堵住了,一輛輛的馬車都是各方各界欲求寶硯佳作的權貴豪門,而且無一例外地帶來了各形各色的美婢嬌娃。
盧鴻覺得自己似乎可以考慮舉行一次選美比賽了。
當然這個念頭只是在他腦中閃現一下,看著門口洶湧的人群,老張頭終於發揮了其巨大的優勢。聽著他“哦哦啊啊”地在那裡打岔,盧鴻趕緊拉過洗硯,落荒而逃。
不得不說,後院沒有院牆還是有些好處的。
過了幾天以後,《曲苑雜談》新一期就上一期文章中部分不實之處做了書面說明,並對因此給盧鴻造成的不便作了道歉。就算這樣,這場風波也鬧了幾天才平息,而《曲苑雜談》因此一炮而紅,各類八卦資訊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銷量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尤其在之後不久,鶯孃的演出將要搬到戲院中進行。各類新戲的傳聞紛紛揚揚。《曲苑雜談》透過各種渠道。將鶯娘正在排演新戲的一些小道訊息登了出來,引得眾多戲迷期望值一天比一天高漲。而《曲苑雜談》的銷量也達到了一個驚人地數字。
在十月份地時候,戲院終於落成。盧鴻親自命名為:長安大劇院。在其啟用的開場戲上,包括天子李世民、太子李治、吳王李恪以及部分妃嬪集體亮相。當然眾多高官貴族更是數不勝數,當天的儀式幾乎將長安城中有頭有臉的人物一網打盡。
首場上演的正是盧鴻的新作《西廂記》。
其轟動效果是可以想象地,比起《牡丹亭》首演來。也差不到哪裡去。若說各家期刊報紙連篇累櫝的報道,還更有過之。
褚行毅等人的《藝苑掇英》近水樓臺,出了《西廂記》的專刊,其中還有對鶯孃的專題採訪,提了一大堆的問題請鶯娘一一答覆。其間鶯娘對盧鴻地才華及人品的仰慕之情毫不掩釋,更透露還有多出戲曲正在磨合中。不日即將出演的訊息。這一期《藝苑掇英》賣得價格極高,數量依然極少,名氣更加響亮,風頭之勁一時無二。
其他各期刊報紙,都紛紛報出了大價錢,專門收購關於盧鴻、鶯娘等人的各類訊息。此外還有各類的評論人士及撰稿人,對新出現的《西廂記》進行了各角度的點評。
現在除了佔主流的叫好聲,自然也有不遺餘力進行抨擊者。那《古風》自然又是大喊世風日下。指責《西廂記》比起《牡丹亭》來,更是等而下之。敗壞世風,乃是一等一地大毒草。
除了《古風》外,另一外報紙也是打擊戲曲的急先鋒。其名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