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避免了一個問題。
這問題便是隨著宗室的人口越來越多,若是人人都享受宗室的優待,那麼這宗室滾雪球一般的發展下去,這還了得。就比如現在,宗室維持在三千人左右,這是五代內的親,而這些人,是真正的天潢貴胄,有的入朝觀政,有的在軍中職事,有的在地方上開府,滲透進了大陳方方面面,卻也成了穩固大陳的中堅力量。
可大陳現在的宗姓有多少呢,根據戶冊的統計,有三十九萬人,這些人,也都是太祖高皇帝之後,是自五百年前,太祖高皇帝在時,一代代的延續下來的血脈,若不如此劃分,那麼這些人也成了享受供奉的宗室,近四十萬人,只怕早就將大陳的家底吃個一乾二淨了。
因此到了現在,大陳許多人想起太祖高皇帝的先見之明,若沒有這個國策,大陳只怕早已不堪重負了。
陳凱之姓陳,且自稱出自潁川,雖然他家的族譜已經不可考,不過想來也不是騙人的,因為天下宗姓何其多,實在沒必要騙人,不過要從宗姓提升為宗室,這……顯然有些不妥,這可是要新建黃冊,入太廟的啊。
就在遲疑之前,慕太后正色道:“此事,哀家就是想問問你們的意思,你們說罷,儘可以暢所欲言。”
姚文治倒是開明:“老臣以為,此事無可厚非,陳凱之既是學候,文章又入天人閣,更為朝廷盡忠職守,想來,若是太祖高皇帝在天有靈,亦不會責怪。”
他率先表態。
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若是陳凱之還活著,他定是不敢同意的,可陳凱之已死了,人死為大,他也沒有留下後代,所謂入宗室,並不可能享受到宗室的待遇,至多,也就是尋了他的骸骨,去皇陵周邊的小陵墓裡的安葬罷了,其他的,對朝廷不會有任何影響,而至於宗令府那兒,顯然也無所謂,就權當是一次追封吧,又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