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在濟北,只要給得起銀子,任何事都可以迎刃而解,絕不會有任何人為的拖延,相比於迎賓,這造船局的佈告,卻是震動了整個濟北。
豐厚的薪水,招募大量各種技藝的高階匠人,甚至是各個工科學堂的先生們,現在也被暫時的編入了造船局,自然,並非是讓他們全職,是允許他們在學堂裡進行研究,鐵甲艦的藍圖,已經開始構思,而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則是數之不盡,雖然絕大多數人覺得這是天方夜譚,甚至不少高階的匠人,都是兩眼一抹黑,甚至都不知道,這所謂的鐵甲艦,到底怎麼個設計,可那豐厚的薪俸,卻是實打實的。
第九百一十五章:二龍相見
萬事開頭難,好在陳凱之大抵的提供了一個方向,其實他對艦船的知識,也是有限,不過好在,他只需提出一個大概的雛形就可以了,至於細節問題,自是讓下頭的人一次次去嘗試。
陳凱之甚至不指望,這鐵甲艦出來,會擁有多強的實力,只要它不沉,陳凱之便覺得很滿足了,倘若還能走一走,那更算是中了頭彩,若是再能裝配上一些火炮,發揮攻擊力,陳凱之就該燒高香了。
本質上,這就是一個燒銀子的遊戲,千萬兩銀子砸下去,造出第一艘艦,陳凱之也只寄望於,它能在海里遊而已。
當然,有了第一艘,就會有第二艘,會有第三艘,一切都會慢慢的完善。
不過在造大艦之前,就不得不先造小艦進行研究,而這些,便不是陳凱之的專長了。
半個月後,最先抵達了濟北的大燕皇帝燕成武已抵濟北。
陳凱之親自出濟北相迎,燕成武亦是年輕氣盛的少年天子,他仔細打量陳凱之,卻又露出了矜持和特有的貴氣,和陳凱之相互見禮,論起來,燕成武還是陳凱之的表兄弟,早在百年前,大陳曾有公主嫁入燕國皇室,自然……這等關係,不過是用來彼此寒暄罷了。
迎接的儀式還算簡單,燕成武對濟北的繁華不感興趣,心思卻都放在陳凱之禁衛們的裝備上,不過也只是用眼角的餘光掃了掃罷了。
待二帝俱都進入了修葺一新的‘別宮’,這別宮雖是寒酸,燕成武卻似乎頗為滿意,為了避免尷尬,二人則以兄弟相稱:“燕兄遠來,弟以寒舍相待,還望勿怪。”
燕成武卻是感慨道:“這才是勵精圖治的英主該有的模樣,愚兄反而佩服了。久聞賢弟大名,如雷貫耳,愚兄一直在想,賢弟如何能練造精兵,震動天下,今日一見,方才瞭然了,北燕人歷來不尚奢靡,便是宮室,也只有壯闊而已,賢弟在此,不營造殿宇,倒是很有我們燕人的風氣了。”
陳凱之莞爾一笑,他倒發現,這個燕成武,倒是有點兒意思。
當然,燕人尚武,並不注重享樂,他也略有所聞,陳凱之則請他聯袂入殿,接著兩國臣子各自侍立在各自的君王身後,二人都如被眾星捧月一般。
接著便是宦官躬身獻上御茶,陳凱之輕抿一口,抬眸:“今日請兄來,只為議一事。”
燕成武笑了笑,其實今日,顯然並非是正式的會盟。
更何況,就算要談事,那也不是他燕成武和陳凱之來談得,自然會有二國的臣子們在私下裡密談,會談的過程中,少不得刀光劍影,也少不得咄咄逼人,以及錙銖必較。
這等‘得罪’人的事,作為天子,絕不會親自登場。
倒不是因為他自恃身份,而在於,這幾乎是歷來的規矩,倘若兩個天子湊起來會談,這君口一開,豈容更改,到時若是各自堅持自己的立場,這會談,也就沒辦法繼續下去了。
所以,臣子們在臺前,各自唇槍舌戰,相互之間,莫說是爭論,便是吵起來罵了niang,捋起袖子打了起來,那都無傷大雅,而陳凱之和燕成武二人,則各自在幕後,操控即可。
所以,陳凱之他當場提出要議之事,反而讓燕成武覺得陳凱之有些冒昧,他們二人之間即便是說話,也永遠不會滿口利益,更不可能,提及到任何根本性的問題,只能寒暄,互相說著漂亮的話,共敘兩國數百年的友誼,要議事……是不是找錯人了?
正因如此,所以燕成武身後的數十個燕臣面帶詫異,各自覺得匪夷所思,都覺得陳凱之有些失言。
陳凱之身後的大學士以及禮部的官員,有人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陛下有何深意,又有人覺得陛下可能登基不久,對於這等習俗不甚明白,想要提醒,偏偏這個時候,卻又提醒不得,因為他們知道,若是這個時候打斷陛下,這在燕人面前,是極失禮的,會被人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