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竟是從他的封地動手腳了。
“怎麼會和濟北有關係?”太皇太后笑吟吟的道。
姚文治確實細細的彙報。
“訊息是昨夜子時傳來的,老夫連夜,便與兵部諸公相商,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近年來,濟北崛起,已是愈發的富庶了。這濟北之地,不比其他地方,自北靜王得了封地之後,那兒原本日漸荒蕪,因為燕人大量的遷徙了人口,以至濟北十室九空,可隨後,北靜王將許多工坊遷至濟北,有了工坊,自有許多匠人,何況,那兒有特產精鹽,又生產了大量的布匹,以及精鋼,現在據說又開始建窯,燒製陶瓷,成為了通衢之地,燕人、吳越、楚人的商賈,俱都楊帆,自水路和海路至濟北互通有無,那兒糧產並不高,可每日交易的銀錢,卻是駭然,據說濟北收的並非是糧稅,是直接採取的是銀稅,正因為如此,現在濟北已經傳出許多傳言,說是濟北遍地金銀,富甲天下。”
姚文治說著,便頓了頓,看了陳凱之一眼,才繼續說道;“北靜王,老夫說的,可沒有錯吧,據聞濟北的銀稅,便足有兩千萬兩以上,而且愈來愈多,天下銀錢,俱都流入了濟北。”
這個沒什麼否認的,因此陳凱之頷首點頭。
濟北的情況,和天下各國都不一樣,別的地方,收的都是實物稅,譬如對農人,朝廷一般收取糧食作為賦稅,倘若是布商,則採取十抽一之法,用布來當做稅收,除此之外,還有各地以貢品的形式,將茶葉、陶瓷,統統當做稅收。
正因如此,大陳的稅收裡,真正的白銀收入,不過數百萬兩而已,可糧食、布匹、陶瓷以及茶葉,卻是數不勝數。
陳凱之之所以收銀稅,開這天下的先河,本質上,就是為了以商為本的需要。
可也正因為如此,這奠定了濟北的繁榮,畢竟來往的商賈,都用財貨進行交易,這使得流通開始變快。
姚文治隨即又道:“濟北現在據聞,已經積攢了大量的白銀和黃金,是嗎?”
陳凱之依舊點頭承認,這些都是事實,他否認不掉的。
因為精鹽和精鋼的壟斷,再加上無數衍生出來的工坊拔地而起,使無數的白銀流入進了濟北。
現在濟北擁有的金銀,已是一筆極大的數目了,甚至比各國的國庫,都不遑多讓。
即便濟北不曾有大陳這般數不勝數的穀倉,也不曾有北燕那般,數之不盡的牛馬,更沒有吳越的國庫中,堆積如山的糧食以及絲綢,可單以儲銀而論,濟北堪稱冠絕天下。
這可以說是事實,在這時代還沒有哪個國家,哪個地方有這麼富裕。
姚文治又嘆了口氣,嚥了一口唾沫才繼續說道。
“正因為如此,老臣還聽說,濟北趁此機會,建立了錢莊,將這堆積如山的金銀,當做儲備,隨即開始發售寶鈔,濟北的寶鈔,現在早已開始流通,不少商賈,都願意使用,甚至還有不少洛陽的商賈,從濟北交易回來,帶著寶鈔,在洛陽的市面上使用,而其他的商賈,竟也願意接受?”
陳凱之沒有迴避,照舊還是點頭。
姚文治便道:“寶鈔的信用,來源於金銀儲備,也就是說,殿下發行多少,便已允諾,只要商賈們願意,便可以隨時至錢莊裡提出現銀,分毫不差,也正因為如此,這寶鈔行使起來方便無比,商賈們起初有所疑慮,可漸漸發現,濟北錢莊的新用極好,甚至開始逐漸開設分號,隨時可以兌現,他們便樂於用了。”
陳凱之微微一笑:“也算是商賈們還信得過本王,這寶鈔,現在雖還未流入尋常百姓家,不過在商賈之間,卻還算風靡。”
姚文治便點頭,又笑了:“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殿下儲存了這麼多金銀,作為寶鈔的儲備,為的就是隨時可以讓商賈們兌現,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天下四海,誰不知道在濟北的錢莊總行裡,儲存了數千斤黃金,還有上千萬兩以上的白銀,倭人貪婪無度,從前掠奪,都只是小打小鬧,劫掠人口、糧食,可如今,怕是早就相中了濟北,想要藉此機會,劫掠濟北一番,如此,單單如此一番劫掠,所獲得的回報,卻比從前劫掠北燕人,不知要豐厚多少倍,何況,這金銀劫掠起來,也方便一些,濟北那兒,又沒有囤積多少兵馬,足以導致倭人鋌而走險。所以老夫若是猜的不錯,倭寇怕是已經在山東外海集結了,這幾次小打小鬧,襲擊了登萊等州,不過是試探罷了,而他們真正的目標,只可能是濟北。”
第八百四十五章:嫡庶
姚文治笑吟吟的樣子,倒是分析的鞭辟入裡。
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