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最恨我晚睡覺。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到今天,她從未比我早睡過。記得第一次她陪我到很晚是在小學三年級時,要寫一篇三百字的遊記,我想到頭疼都不知道該怎麼寫,我媽就不停地催我趕快去睡覺。到了11點,我仍然一字未動,媽媽火了,讓我睡覺,她幫我寫。當然,能幸運地讓我媽幫我做作業也就僅此一次。那以後她告訴我再有作業不能在10點完成,就等著第二天被老師批評吧。原來她倒不關心我作業能不能完成,她關心的僅僅是我。
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學習的壓力越來越大,而我媽規定的睡覺時間,從10點推後到11點,再到12點。即使如此,我還是常常不能在睡覺之前完成作業。我當然也不會甘心第二天到學校說“我媽不讓我在11點後做作業,所以我沒完成。”說了老師大概也不信,於是我就會和媽媽理論。
我跟同學們講起這個事情,問他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老媽。他們倒是紛紛對我表示羨慕,他們說自己父母要不就是拼命督促著自己學習,要不就是根本不去管。我媽媽對我的健康這麼關心,確實是我的幸運。可是我也希望她能夠稍微瞭解一下我的心情,畢竟完成作業對我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當然,我媽沒有放鬆對我學習的要求。學小提琴,學長笛,背古詩,一樣也沒有落下。小時候沒什麼自覺性的我,正是在老媽的督促下,才這麼一步步地走了下去。
我學的第一門樂器是小提琴。三歲時,我媽讓我學,她說她當年想學可是沒機會,所以希望我能學好。可是那時的我實在缺乏毅力,三分鐘熱度轉瞬即逝。雖然媽媽一再讓我堅持,我卻沒有聽她的話,半年之後終於放棄了。
事實證明,媽媽是對的。四年級的時候,看見同學們個個都有一技之長,我既羨慕又後悔。特別是看到三歲開始學習鋼琴的表妹已經過了鋼琴十級時,我終於忍不住了,向媽媽主動要求重新開始學一門樂器。我們倆商量後選擇了長笛。
第一天去老師家之前,媽媽告訴我:“上一次學小提琴,你放棄了。這次學習樂器,你可以堅持嗎?如果仍然是半途而廢,那我們就沒有開始學習的必要了。”
在媽媽的要求下,我向她保證了我會堅持。這才開始學習長笛。
萬事總是開頭難。第一步要練口型,每天五十次,第二步對著笛頭吹單音,第三步練指法。練習仍然極其單調乏味。但一方面小提琴的經歷不停提醒著我要去堅持,另一方面我媽媽也始終在我身邊陪我。每天的練習,她都在旁邊聽著,老師的話,她也都會用錄音機錄下來。在她的督促下,最難的開頭我總算堅持下來了。
終於到學習練習曲了,開始我充滿熱情地去練習,老師佈置的曲目都完成得很順利,但是熱情過後,我又覺得沒有興趣了。連續的幾次課,我都吹得勉勉強強,惹得老師生氣,媽媽也生氣。回家之後,我練得又是無精打采的。這麼一段時間以後,媽媽找我談話,問我是不是又失去興趣了。我說我自己也不清楚,只是練得多了就覺得煩了。媽媽倒是沒怎麼說我,只是不久之後,她帶我去聽了長笛獨奏音樂會。那一次音樂會,讓我開始重新認識我手中的樂器。從那位音樂家手中的長笛裡流出來的聲音彷彿天籟一般清新、脫俗,彷彿可以把聽眾帶離這個喧囂的世界,進入一個夢幻般的仙境。他用的也是長笛嗎?我手中的長笛也可以吹出這樣的聲音嗎?我開始問自己。從那時開始,我吹長笛就不再是為了學習一門樂器,不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我想要吹出那種天籟般的聲音。
袁瀚 我的電影(3)
於是這一次,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堅持了下去。媽媽帶我認識到了學習樂器需要的那種長久的動力,不是羨慕,也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演奏出那天籟般的聲音。
到現在我練長笛已經有七年了,中間為了學業也有過不少次停頓,可是我知道這將會是相伴我一生的樂器。
從我出生,父母就陪在我身邊,看著我第一次笑,走第一步路,看著我第一次走進幼兒園,第一次拿到三好學生獎狀。我所走過的每一步,旁邊都有他們呵護的身影,正是因為有他們在,我才能一步一步笑著長大。
隨著我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決定,爸爸媽媽對我的影響也慢慢地小了。他們從以前主宰我生命中的一切,到現在常常因為意見不一致跟我發生爭吵,雖然最後還是讓著我。我長大了,他們也老了。既然選擇了出國,那將來可能也不一定有太多的機會見他們,所以趁現在還和他們在一起時我要好好對他們,多陪陪他們。即使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