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3 / 4)

小說:漢兒不為奴 作者:冷如冰

些投誠的土司不少人也跟著響應叛亂,致使雲南境內烽煙再起。原先洪承疇的部署的安撫政策徹底失敗,朱由榔棄國後對清軍有利的局面一朝盡喪,已經精疲力盡盼著班師回京的清軍不得不再次披甲上陣,以平定地方。

好在兩廣的太平軍在殲滅羅託和趙布泰後沒有從廣西西進,那些作亂的明軍和土司得不到太平軍的支援,相互之間又缺少聯絡,沒有統一指揮,所以很快就被清軍鎮壓。饒是如此,清軍也付出了數千傷亡。傷亡倒是次要,關鍵的是這場持續近兩月的亂事讓本就民生凋零的雲南雪上加霜,直接導致清軍能夠徵集的糧草、人力大幅度下降。

最讓多尼惱火的是建昌的明將狄三品原來已和清軍約定,挾持明朝的慶陽王馮雙禮降清,可自從得知太平軍佔了湖廣,替夔東忠貞營解困,又在廣西大敗清軍,陣斬靖南將軍羅託、線國安後,立即反悔不再降清。

四川方面倒是捷報連連,先是在重慶兩次擊敗夔東兵奪城,爾後四川巡撫高民瞻依據川陝總督李國英的指示,派出軍隊由保寧出發,先後收取灌縣、綿竹、什邡、漢州、簡州等地,兵進成都。守衛成都的明朝總兵劉耀、楊有才、曹昌祚、陳安國、趙友鄢等雜牌軍隊自動撤退,清軍就在當天進入“滿城荊棘”的省會成都。李國英和高民瞻先後招降明安武將軍楊國明、總兵武國用,沿途各州縣明朝官員皆繳印投誠,川南底定。

只可惜四川的捷報影響不到雲貴的局面,只要太平軍持續封鎖湘黔、桂黔邊境,雲貴這數十萬清國就如被困籠中之鳥,難以展翅高飛。

七月初,多尼接到了一個訊息,說是廣東的太平軍和湖廣的忠貞營一起擁立偽明隆武弟弟唐王朱聿鍔監國於廣州。還未消化這個驚人訊息,又一個訊息從吳三桂軍中傳來。說是吳軍之中有人在議論什麼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清廷晉自己為親王,換在從前,吳三桂肯定會狂喜,可現在,他卻是波瀾不驚。不過,在外人面前,平西親王對於大清的恩典還是感恩戴德,只差涕零淚下了。

蘇運祥從緬甸回來後,帶給吳三桂確切的訊息,那就是他對於滇緬邊境的封鎖還是成功的,至少在緬甸的永曆君臣和李定國、白文選的殘兵還不知道兩廣發生的戰事和唐王監國事。

前幾天,多尼派領侍衛內大臣愛星阿到吳三桂軍中。愛星阿來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吳三桂撥些軍糧調運貴州,二是讓吳三桂馬上發兵剿滅在邊境活動的李定國殘兵。

愛星阿沒有提起讓吳三桂發兵進緬擒殺永曆,不知是不是北京知道明朝唐王在廣州監國,永曆這個偽明天子已經沒有什麼意義,所以不想理會,還是因為北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廣東方向的緣故。

不管什麼原因,清廷沒明令讓自己帶兵入緬對吳三桂而言都是好事,因為他不想殺永曆。

他很清楚,清廷雖然晉升自己為親王,可他畢竟是漢人,是半路伴駕,且手握重兵,清廷不可能真的信任於他,要不然這麼多年來也不會一直派李國翰監視防範於他。給自己晉親王,恐怕最大原因不是永曆被他攆出國外,指著他入緬,而是因為兩廣發生的鉅變。羅託、趙布泰在廣西全軍覆沒,葬送的可不單單是幾萬兵馬,而是西南清軍衝出包圍圈的唯一希望,這一點,清廷知道,多尼知道,吳三桂更知道。指望平可鐸那個連多尼都不如的傢伙打通湘黔邊境,跟指望母豬上樹沒什麼區別。

吳三桂沒有拒絕愛星阿調糧的要求,他在平定那嵩父子時得了不少糧草,加上對邊境土司和明軍武裝的招攬,不像其它地方的清軍一樣殺人放火,屠城屠寨,反而很重視恢復地方,任命了不少明朝降官治理經營,使得他平西王的名聲比大清朝還要響亮,還要得人心。但吳三桂現在也僅僅能做到控制滇西和滇南區域,這塊區域相對而言還是貧瘠得很,大軍無法長期駐紮,所以吳三桂需要更大的地盤養兵,因此他很希望北京能夠兌現當年多爾袞的諾言,讓他平西王永鎮雲貴。

想要北京將雲貴給他,吳三桂自然不能表現出對清廷的任何不忠,他一口答應了愛星阿的要求,往貴州調運了八百石糧草,此舉讓愛星阿大為滿意,上疏替他平西王說了不少好話。多尼那邊,卻是什麼反應也沒有。

但不知何時起,又是何人在軍中散佈,說朝廷很可能要對平西王來一出狡兔死、走狗烹,加上兩廣的訊息相繼傳來,吳三桂大量招攬的明軍降兵開始不穩,甚至其嫡系的關寧將領也對局面感到困惑和不安。

吳三桂阻止不了流言散佈,而且他也有些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