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首輔,洪道出心聲,曰“心虧,名虧”。
洪的這個理由顯然不能讓吳三桂信服,倘洪承疇心虧名虧,他吳三桂豈不是處處都虧。最後,洪承疇坦言他已年老,此生不復其他追求,但求能為長伯之蕭何,死亦無憾。(作者注:長伯,吳三桂字)
吳三桂領軍入川入陝後,洪承疇一邊治理雲貴,一邊殫精竭慮為吳軍籌措糧草。雲貴本就貧瘠之地,當年孫可望治雲貴,年年大熟,遂有力支撐了大西軍出滇抗清,但經清軍南下一路屠戮摧殘,不僅民眾十不存二三,田地也荒廢得厲害。
吳軍本為清軍,南下之初軍糧乃是清廷集舉國之力從東南調運而來,太平軍攻入湖廣,一下切斷了西南清軍糧草,再加上南都淪陷,遂使吳三桂有動搖心理。爾今吳三桂舉起反清復明旗號,麾下近二十萬眾,單靠原先軍糧積儲和雲貴不多的糧草收入,自是難以支撐大軍作戰。這也是為何吳三桂遲遲不願反正的原因,他擔心一旦舉兵,糧草無法支撐他打入漢中,奪取陝西。
洪承疇知這學生性猶豫,毅然相勸其舉兵,直言多尼入川盡失人心,吳軍一旦入川攻陝,沿途清軍必不敢相抗。蜀道固難,但今時今日,於吳軍卻是平坦大道。
洪承疇勸,方於琛(字獻廷,原明朝禮部尚書方一藻之子)胡於宣(字守亮,吳三桂最早謀士)都來相勸,在他們的苦勸之下,吳三桂才難得果斷,遂派兵北上奪佔貴陽,繼而又以夏國相和馬寶領軍入川。結果正如洪承疇所言,吳軍入川,四川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