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鼎和韓應琦圍了,可滿城並沒有落入綠營手裡。吳三桂若不答應他的條件,他可以下令縱火焚燒滿城,而滿城佔了西安大半,真要燒起來,吳三桂得的必是一座廢墟空城。
“孤反清復明,卻不恨滿州。”
吳三桂答應了蘇拜的條件,約定吳軍入城不傷一滿人性命,蘇拜遂開城出降。至此,西安光復,城頭再次飄起“明”旗。(未完待續。)
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
“王爺,這裡就是當年李自成稱帝所在。當年宋獻策以五德始終,將李自成的大順定為水德王,服色尚藍,可未曾想這藍卻不過年許。。。李自成從西安撤退時,曾想將這些宮殿燒燬,卻未來得及著手清兵就殺來了,後來便改做了滿城。。。”
西安滿城原李自成大順皇宮,胡於宣一路說著,吳三桂則一路看著。這西安城,他曾於順治二年來過,今日故地重遊,卻已然從當年的清臣變成明臣,箇中感慨,自是不足為外人道。
郭壯圖、胡國柱、王之鼎、李如碧、高啟隆、馬惟興、塔新策、史文、趙武、趙良棟、譚詣等一干將領步隨於後。這些人有的是吳三桂嫡系關寧軍的,也有的是吳三桂在雲南收降的明軍,還有的則是新近來投的川中和陝甘綠營將領。
在胡於宣的一路解說下,吳軍諸將遊覽了一圈皇城,出來時,卻看到外面有很多滿州人被吳軍驅趕著正在做活,不時有鞭打和哭喊聲傳來。
見狀,吳三桂眉頭微皺,不悅的對郭壯圖道:“本王說過,善待滿州,怎的還有此事發生。”
“王爺,末將這就去查明。”
郭壯圖心中暗罵哪個不開眼的傢伙竟然置王爺的軍令不從,帶著親衛便去處置此事。
胡於宣也是不住搖頭,下面這幫蠢貨,難道不知王爺善待滿州人的目的何在。但想將來王爺大軍至,那滿人知西安事,還能誓死頑抗麼?賊秀才太平軍到處屠滿城聽著解氣,可卻太幼稚,此舉逼得滿州與他頑抗到底,得不償失。善待西安滿城可是大學問,大智慧。
吳三桂揮手示意諸將都歸營,只留本部嫡系幾人留下,原是要問下各營事項,卻見大將高得捷突然上前一步道:“王爺,天無二日,民無二君,今既下西安,末將請王爺稱帝,名正言順帶著咱們和清朝幹!”
此言讓眾人都是一驚,吳三桂也是聽著一震。
這高得捷,乃是遼東軍戶出身,吳三桂手下大將之一,十分驍勇敢戰,所將部卒都是精兵,臨戰向以少擊多,是吳三桂手下最能打的一支勁旅,對其更是忠心耿耿。高得捷本名高得節,正是因為屢戰屢勝,從未有過敗績,這才被吳三桂親自改名為“得捷”。
“高將軍不可胡言亂語,你要王爺此時稱帝,不是助王爺,而是害王爺!”胡於宣幾乎是怒斥於高得捷,回為這傢伙是昏了頭。
“為何不可?”高得捷卻是大不服,脖子昂得高高。
胡於宣知高得捷單純武夫,便耐下性子於他道:“王爺起兵是為反清復明,檄文上也寫得清清楚楚,咱們是要擁立永曆朱由榔的。而咱們之所以如此順利從雲貴入川打到陝西,也正是得了這反清復明旗號的便宜。如果王爺此時稱帝,豈不是讓雲貴川陝甘五省百姓覺得自己受了矇蔽,叫那些響應咱們的兵馬覺得上了當?那樣一來,北方諸省心繫故明的百姓如何會響應咱們,無人響應咱們,如何成大事?”
高得捷卻道:“胡先生之論乃迂腐之論!縱觀古今起兵造反取天下者,哪個不是為自己一家所取?又哪個出生入死為別人爭天下的?咱王爺起兵不過是將反清復明作為藉口而已,原先咱們沒得西安,這藉口得要用。如今我們已佔西安這漢唐古都,有五省之地在手,二十萬精兵強將,王爺如何還稱不得帝?照我說,王爺現在稱帝才是情理之事,不稱帝才是矇蔽天下人呢!”
胡於宣聽得哭笑不得,只得道:“咱們起兵之時說是反清復明,擁立朱由榔,此事雖虛,卻在檄文上明明白白寫著的。即便是假的,也只能將假象維持下去,方能保得人心不失。。。如今,你要勸王爺自己稱帝,分明與檄文之上的話背道而馳,豈不會令天下人寒心?”
“這有什麼?俗話說紙包不住火,王爺以反清復明擁立永曆為名義起兵,本來是子虛烏有的,終有一天,天下人都要明白這並非我等本意,與其那時被人揭穿,倒不如此時自己揭穿!既可以使天下人受矇蔽不致太深,又能示坦誠於天下,何樂而不為?”
“高將軍不知世途艱難啊。。。不畏民愚,只畏民知。自古以來,若要成就大事,必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