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特別在旱季時,恆河水是兩岸人民生產及生活極其重要的水源,所以恆河為當地人民所敬仰。同時,恆河被稱為“聖河”在很大程度上受宗教觀念的影響。恆河被視為“聖河”,恆河水被視為“聖水”,恆河沿岸的許多城市被稱為“聖城”。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印度教教徒到恆河去洗“聖水浴”,教徒死後通常也都要在恆河河畔舉行火化,將骨灰撒在恆河中。由於恆河兩岸的美麗風光,加上流傳的許多神話故事和帶有宗教色彩的風土人情,千百年來有數不盡的人們被吸引到她身旁,古往今來,多少虔誠的朝聖香客和慕名而來的遊人絡繹不絕地奔向恆河兩岸,或領略恆河風光,或遊覽沿岸古蹟,或目睹奇風異景,或親自用恆河“聖水”沐浴等等。
然而,氣候變暖的今天也將這裡推向了世界的風口浪尖。由於恆河三角洲承擔著喜馬拉雅山92%融化雪水的排洪任務,所以也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溫室效應影響的地區之一。印度賈達普大學海洋學院的研究說,恆河三角洲的海平面每年上升毫米,高於全球平均的2毫米,從而對印度和孟加拉國的低窪地區產生威脅。
恆河流域的最後出海口是印度東北部最大的城市加爾各答。作為全球海拔最低的城市之一,加爾各答也面當其衝地受到威脅。
就在距離加爾各答150公里的蘇得班斯(SUNDERBANS)島,已經成為海平面上升的首批犧牲者。這座海島原本有140個村莊,其中50個村莊被2009年不可預期的一次洪水和海嘯完全毀掉,160人因此喪生,不少人被迫背井離鄉。
孟加拉國作為恆河三角洲上的擁有億人口的地勢低窪國家,也是世界上受氣候變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E&E出版公司記者麗莎·弗裡德曼曾報道到:到2100年,這個國家超過25%的地區會徹底被水淹沒,1500萬人不得不進行大規模遷移。也有研究認為,如果海平面繼續上升1米的話,那麼將有18%的孟加拉國土被海水淹沒,到時失去家園的人數會有2000萬。同時,IPCC稱,不斷升高的海平面會在孟加拉國毀滅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的農業耕地。到2050年;該國大米的產量會降低10%,小麥的產量降低30%。到本世紀末,孟加拉超過1/4的國土面積會被海水淹沒。那時,光是在孟加拉一個國家就會大約有1500萬人口需要遷移。這相當於紐約、洛杉磯和芝加哥人口的總和。
對於災難深重的孟加拉,其首都達卡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四季如春,猶如中國的昆明。它位於富饒的恆河三角洲,碧波盪漾的布里甘加河由北向南穿城而過,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印度海洋學教授蘇加塔·哈茲拉經過認真研究,警示世人:在過去10年間,孟加拉灣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十分驚人——在2000年之前,該海域海水每年的上漲速度約為3毫米,但到了近10年,這一數字劇增到了5毫米。
海陸拉鋸戰(13)
事實上,恆河三角洲南部的羅哈恰拉島已經早在1996年從衛星圖片上消失,島上曾經居住的上萬人,被迫遷居大陸。該島附近的戈拉馬拉島也面臨沒頂危機,目前已有2/3的面積被海水覆蓋。這兩座島嶼上的居民只好往鄰近的薩格爾島遷徙。但薩格爾島每年也會因為海水侵蝕而損失平方公里土地。由於此島地勢向東傾斜,所以島嶼東部地區的海平面上升速度要更快。海洋學教授蘇加塔·哈茲拉認為,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是真正的禍首。
“至今恆河三角洲已經有7000名環境難民,隨著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海水不斷摧毀更多的島嶼,這一數字只會繼續增加。”印度賈達普大學(Jad*pur University)海洋環境學院教授帕拉納比·塞亞爾表示,目前,恆河三角洲至少有13個面向大海的島嶼處在危險之中。
與恆河三角洲在同一危險區域的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或稱下高棉,是位於越南南部的一個地區,在湄公河附近和注入海洋的地區6條支流形成河網。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包括越南南部的一大部分,面積有萬 平方公里。) ,2009年時,也有權威評估報告指出了其詳細的災害程度。
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支援下,越南自然資源與環境部編寫了一份呈送副總理的評估報告,認為越南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2009年之前的50年中,越南的氣溫每10年上升至℃;降雨規律也發生了變化,北部降雨增多而南部降雨減少;海平面則每10年升高2至4厘米。最為嚴重的是,據該報告估計:如果海平面上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