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上海沉沒 作者:低訴

是泰國民間組織“社團基金會”的創辦者,他表示:“如果我們不竭盡全力遏制海岸侵蝕,那麼曼谷的一半以上區域都將會消失。” Tara Buakamsri作為綠色和平組織東南亞分部的負責人則認為,“海岸侵蝕是一個與氣候變化緊密聯絡的問題,這是一個緩慢發展的災難,每天都在向人們施加看不見的影響”。

海陸拉鋸戰(11)

現實的情況也是這樣,由於氣候變化以及河流淤塞、清除海岸紅樹林導致海平面上升,在泰國湄南河三角洲受海水威脅的人口有2500萬之多。其中有個叫昆·薩姆欽村(Khun Samutchine)的小村莊,由於村民們賴以為生的大海正以每年20米的速度向內陸侵蝕,30年來,海水已經侵襲這個村莊一公里之遠,目前村裡只有寺廟等幾個為數不多的建築,但是寺廟的周圍已經被海水包圍,儼然成了懸於海水中的孤島。人民網的訊息說,現在這個寺廟只有一條水泥路與陸地相連,路邊的一排路燈晚間只能照耀著昏黃的海水。村中大約60戶家庭已經被迫搬離了這個曾經如詩如畫的小漁村。可憐一位71歲的叫Noo Wisuksin的老婦也已向內陸搬了8次家,她指著海水中的某個地方,10年前她家的地方說:“我現在住在別人的土地上,我太窮了,沒辦法離開這個村子。”與昆·薩姆欽村相比,Kok Karm村離海岸稍遠一些,雖然當地居民已經開始想辦法自救,用竹竿製成隔柵阻滯漲潮帶來的泥沙,使得退潮時泥沙不至於被潮水裹挾一空。但是面對仍在不斷升高的海平面,這種利用傳統材料設法遏制海潮侵襲的方法,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在危機四伏的湄南河三角洲,有一個城市格外引人關注。那就是坐落其上的泰國的首都——曼谷。曼谷的五光十色吸引了大批的外來遊客,但是看來好景難長,因為泰國國家災害預警中心表示,由於全球變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再加上泰國的地層出現下陷等影響,泰國首都曼谷將在20年之內被淹沒在水中,不復存在。

20年這個時間是由曾經準確預測2004年南亞海嘯的泰國災害預報中心科學家史密斯,再次大膽做出的預測,他說“如果不採取任何作為,泰國可能淹沒在水面下至少米—1米。”預估這次災難將影響多達2000多萬人。亞洲災難預防中心主席畢奇指出,根據氣象專家所做的模型顯示,如果海水上漲50厘米,曼谷將有55%的面積被淹沒,海水上漲100厘米則淹沒的面積更高達72%。

這些預估不是沒有依據的,曼谷市區有大大小小1000多條水道縱橫交錯,而城市的平均海拔僅高於海平面1至米,如同一座建在沙灘上的城市。更為恐怖的是,整個城市正以每年10厘米的驚人速度沉入鬆軟的土壤中。過去數年來,泰國當局已使用數百架抽水裝置及運河連通系統,將洪水導回湄南河。然而根據IPCC的報告預測,2050年前海平面將上升60厘米,這表示曼谷將經常面臨水深高達2米的水患,目前的城市系統可能無法勝任這樣的劇變。

如果曼谷遭淹沒,泰國將失去其經濟引擎,正如泰國官方的全國災難預警委員會主席史密斯所言:“如果泰國的心臟處在海平面以下,那一切活動將停止。我們無法在未來15至20年內遷都,我們必須現在就保護我們的心臟,而這也已經太遲了。”

離開湄南河三角洲被侵蝕的海岸線,繼續前進,第二站,我們來到恆河三角洲(恆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它寬320公里,開始點距海有500公里。在南亞次大陸東部,頂點在印度的法拉卡,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東至梅格納河,南瀕孟加拉灣。分屬孟加拉國和印度。面積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孟加拉國南部,小部分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平均海拔10米。),那回蕩著梵音的世界,但如今已被列為遭受氣候變化的“次危險級別”區域。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海陸拉鋸戰(12)

在網上搜尋恆河三角洲,不難發現這樣的描述: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加姆爾的甘戈特冰川,自西北流向東南。這裡物產豐富,是世界最大的黃麻產區,也是印度和孟加拉重要的稻穀、小麥、菸草、甘蔗產地;這裡人煙稠密,城鎮林立,有印度首都新德里、工業城市坎普爾,有以印度東部第一大港加爾各答為中心的城鎮群,還有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和最大港口吉大港等城鎮商埠,是兩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恆河對兩國經濟和人民生活都有密切關係。據估計,孟加拉國1/3人口的生活與恆河息息相關。尤其是恆河河水對兩岸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