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常常處在一種飢餓的狀態下,每天都站在歐羅巴旅館的過道里等著蕭軍給她帶回吃的。有時是饅頭,有時是少量的列巴圈、牛奶。偶爾也會下下館子吃點豬頭肉、肉丸子之類的葷腥菜。但大多數時間是吃不飽的。
“黑列巴和白鹽,許多日子成了我們惟一的生命線。”
“我不願意我的腦漿翻絞,又睡下,拉我的被子,在床上輾轉,彷彿是個病人一樣,我的肚子叫響,太陽西沉下去,他沒有回來。我只吃過一碗玉米粥,那還是清早。”
“肚子越響了,怕給他聽見這肚子的呼喚,我把肚子翻向床,壓住這呼喚。”
這樣的文字不會出現在優雅的林徽因筆下,也不會出現在冷豔的張愛玲那裡。蕭紅對於飢餓的描寫是那麼觸目驚心。在老六殺豬菜館裡,怎能知道六十年前的蕭紅?外面的夜來了,現在是夏天,沒有寒冷和飢餓,也沒有了蕭紅。
剔除族譜的蕭紅
特立獨行和叛逆一直主導著蕭紅,這是不容於當世和家人的。在蕭紅的族譜裡,你卻找不到蕭紅的星點影子。在呼蘭“蕭紅故居”中,我看到有一部《東昌張氏宗譜書》,十六開本。在蕭紅的父親張廷舉之頁中,印有張廷舉單人免冠照片一張,其下為蕭紅的生母姜玉蘭和繼母梁亞蘭的單人照片。族譜的編撰者不是別人,正是蕭紅的父親張廷舉與四叔張廷惠,這部創修於偽康德三年(一九三五)八月的《東昌張氏宗譜書》的序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