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3 / 4)

王,弘昌革去貝勒。允祿從寬免革親王,仍管內務府事,只革退議政大臣、理藩院尚書等職及親王雙俸。12月,弘皙又被告發聽信巫術,向妖人詢問國事,指為“大逆不道”,永遠禁錮。允祿也被罰俸五年,“以示懲儆”。輔政兩親王先後失去權勢,宗室子孫再也不敢“私相結納”了。

乾隆帝親政後,復設軍機處,鄂爾泰與張廷玉分任滿、漢軍機大臣,總理朝廷大政,並將雍正帝生前的諭旨入於遺詔,說:“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終不渝。朕萬年之後,二臣著配享太廟。”朝臣配享太廟,前此如費英東、額亦都等,都是滿洲元勳。漢人文臣配享,是歷來所不曾有。清朝一代,也只有張廷玉一人。

鄂爾泰、張廷玉主持軍機處後,權勢尤盛。乾隆帝為防範滿、漢朝臣結黨,屢次申諭飭戒。1740年4月,在一個諭旨中說:“無知之輩,妄行揣摩,如滿洲則思依附鄂爾泰,漢人則思依附張廷玉,不獨微末之員,即侍郎、尚書中,亦所不免。”“鄂爾泰、張廷玉乃皇考與朕久用之好大臣,眾人當成全之,使之完名令節,永受國恩。”“二臣當更仰體朕心,益加敬謹,以成我君臣際遇之美。”《嘯亭雜錄》說:“上習知其弊,故屢降明諭,引憲皇帝(雍正帝)朋黨論戒之。”乾隆帝親自處理朝政,大權獨攬,又一再告誡,防止朋黨的形成。

鄂爾泰是著名武將,又主持文壇,為翰林院掌院學士,主考會試,門下滿、漢臣僚甚眾。受命輔政,位至尊顯。子鄂容安也在1736年授任翰林院編修、南書房行走。後轉侍讀,擢升詹事府詹事。鄂氏一門在朝中權勢甚盛。左都御史仲永檀乾隆元年進士,是鄂爾泰主考的門生。乾隆七年十二月被揭發與鄂容安結黨營私,將密奏留中事洩露。乾隆帝說他“依附師門,將密奏密參之事無不預先商酌,暗結黨援,排擠不睦之人,情罪甚屬重大”。審理此案的王大臣請將鄂爾泰革職拿問,乾隆帝特予寬容,“交部議處,以示薄罰”,仍留原任。鄂容安革職,仲永檀死於獄中。1745年正月,鄂爾泰因病請解任,四月病死。

鄂爾泰獲罪後,張廷玉主持軍機處,權勢益重。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康熙時曾以翰林院檢討入直南書房。雍正時,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國史館總裁、會典總裁,晉為大學士,草擬皇帝諭旨,深得雍正帝倚信。乾隆帝即位,受命輔政為總理事務大臣。元年,復為大學士、軍機大臣。二年,與鄂爾泰同進三等伯。漢人文臣爵至侯伯,為前此所未有。張廷玉以進士出身,得三朝倚任,在朝連膺重任,並一再充會試考官,成為漢人文臣和文壇的領袖。

早在1741年,左都御史劉統勳即上奏說:“外間輿論,動曰桐城張、姚兩姓,佔卻半部縉紳。”“今張氏登仕版者,有張廷璐等十九人。姚氏與張氏世姻,仕宦者,有姚孔振等十三人。”1746年,乾隆帝因廷玉年老,命其次子張若澄入直南書房,以便扶掖入朝。1748年,張廷玉以老病乞休,乾隆帝不準。1749年冬,再次乞休。乾隆帝不悅,乃許致仕。次日,張廷玉未入朝,只命若澄入謝。乾隆帝大怒,命發旨詰責。張廷玉隨即於次日晨入朝謝恩。乾隆帝又懷疑草擬詔旨的汪由敦洩露內情,將汪由敦革職,削去張廷玉伯爵,命以大學士銜休致留京。1750年,張廷玉疏請南還,乾隆帝更怒,嚴加斥責。張廷玉疏請治罪。1755年4月病死,仍命配享太廟。

張廷玉在乾隆朝,執政十餘年。作為漢人文臣的領袖和代表,權位至於極盛。乾隆帝倚用漢人文臣而又時加控制,並一再宣告“滿漢均為朕之臣工”,不得相互歧視。乾隆帝即位後約二十年間,滿漢大臣之間並未出現嚴重的朋黨紛爭。

鄂爾泰死後次年,其侄鄂昌任廣西巡撫,奏請將鄂爾泰列為廣西名宦入祀,遭到乾隆帝的駁斥。1747年,乾隆帝令督撫大臣舉賢自代。鄂昌舉薦廣西布政使李錫泰,說他“堪膺封疆之寄”。乾隆帝說,他曾召見過李錫泰。李錫泰痛貶前任廣西巡撫託庸的壞處,極力稱讚鄂昌居官的好處。現在鄂昌又來舉薦李錫泰,這怎能避免黨同朋比之嫌?1755年初,乾隆帝還在詔諭中說起,張廷玉當年乞休時,曾奏稱史貽直曾說他不宜配享太廟,請求保證。史貽直是在單獨奏對時說過這樣話的。張廷玉怎麼會知道?這能說沒有揣摩朋黨之風麼!又說,南巡時準令兵部尚書梁詩正解職歸鄉,奉養老父,就有人懷疑,說是因汪由敦排擠而去。倘使汪由敦能在朕前排擠梁詩正,何以不能救護張廷玉?這不是很明白麼!又下諭說:“徇情曲庇,即是黨援門戶之漸。昔皇考洞悉此等陋習,大加振刷。如查嗣庭、呂留良諸案,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