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2 / 4)

主的反對勢力開始發動反抗。首先發難的是安眾侯劉祟,但只拉起了百餘人的隊伍進攻宛城,連城門也沒有攻入就失敗了。第二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立嚴鄉侯劉信為天子,通告各地,長安以西二十三個縣的“盜賊”趙明等也起來造反。王莽十分恐懼,飯也吃不下,日夜抱著孺子在宗廟禱告,又模仿《大浩》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自己攝位是臨時的,將來一定要將皇位歸還孺子。王莽調動大軍鎮壓,攻滅翟義的部隊。趙明等本來就烏合之眾,次年初不到一個月就平息了。

待王莽掃清了這些障礙,有些文武官員想做開國元勳,勸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覺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於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紛紛製造出許多迷信的東西來騙人。

齊郡臨淄縣亭長辛當,夜裡夢見天使對他說:“攝皇帝當為真皇帝,如若不信,亭中發現新井,便是確證。”第二天早晨辛當起來,見亭中果然有一口深百尺新井。巴郡也有石牛出現,上有紅色的文字,大體都是上天命王莽為帝之類的話。王莽便改年為初始,以應天命。

在長安求學的梓潼人哀章是一個地痞無賴,他投合王莽,私下制了一個銅匱,上刻傳位王莽的讖言。哀章穿黃色衣冠,扮成一個方士,趁黃昏將銅匱交給高祖廟裡的守吏,然後裝神弄鬼地匆匆離去。守廟官忙報知王莽,王莽開啟銅匱,上刻攝皇帝王莽,應為真天子,並署佐命大臣十一人,其中當然少不了哀章的名字。

一直以推讓出名的王莽這會兒不再推讓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討漢朝皇帝的玉璽。王政君這才大吃一驚,不肯把玉璽交出來。後來被逼得沒法子,只好氣憤地把玉璽扔在地上。

次日王莽率群臣入太祖廟拜受金匱禪位,王莽正式即位稱皇帝。改國號叫“新”,都城仍在長安,廢孺子嬰為定安公,從漢高祖稱帝開始的西漢王朝,統治了二百十年,到這時候就結束了。

接著王莽照金匱策書按名授官。只有王興、王盛兩個姓名,是哀章捏造的,王莽遣人四處尋訪,不久找到一個城門令史叫王興,還有一個賣餅的叫王盛,當即把他們封為將軍。

從公元前二十二年步人仕途,至公元8年當上新朝的皇帝,王莽花了三十一年時間。

行新政危機四伏

如果王莽只是為了奪取權力,當皇帝,那麼他已經成功了,因為他已經相當平穩地取得了漢朝的最高權力,又順利地當上了新朝的皇帝。但王莽不但要當皇帝,還想當改革家,當聖君,於是上臺以後,他以更大的熱情頑固地推行他的復古改革,也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王莽曾經使社會各階層、各類身份的人都獲得過實際利益,因而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援。當王莽實行改革時,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為了達到盡善盡美的目標,不惜得罪所有的人。

第一,掀起轟轟烈烈的改名運動。

王莽泥古不化,-切都要符合古義,慚復古代的面貌。於是王莽掀起了空前絕後的改名運動,無論地名、官名、建築名,差不多都改了,而且百姓養生嫁娶、宮室封國、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皆遵照西周制度,官職多半改為古代的名稱。

改革官制,將傳說的上古官制拿來和漢朝官制結合,就成了新朝的官制。具體說,就是中央設定了四輔、四將、三公、九卿和六監。地方上則將全國分為九州,一百二十五郡。州設州牧,郡的長官按照爵位的不同分為卒正、連率和大尹。縣則設縣宰。改革郡縣名稱。

調整行政區劃和行政部門的職權。

這樣改一次已經夠折騰了,王莽卻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間改了五次,最後又改還到原來的。官吏和百姓根本記不住,所以每次頒發詔書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後注舊名。可以想像,這樣頻繁的改名必定會給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麻煩,不但影響效率,造成浪費,而且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厭惡。尤其是改動地名、官名,改來改去,令人記載不清,書寫不明,以致下詔令時需註明原地名才能看明白。

第二,把全國土地改為“王田”,不準買賣;把奴婢稱為“私屬”,不準買賣。

王莽自稱為黃帝虞舜的後裔,尊黃帝為初祖,虞舜為始祖。他參照了夏商周的井田制,頒佈“王田令”,即將天下土地改稱為“王田”,不得私下買賣。如果一家人中男丁不滿8人,但土地超過了900畝,就要將多餘的土地交給國家,再分給本族人耕種。以前沒有土地的家庭則依照一夫一妻一百畝的標準分配。

違背法令的人將被流放。流放在封建社會是僅次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