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騷之世。如果沒有這場大戰,或許自己只是一個碌碌無為一生的王家衙內,正是因為葉應武,也因為蒙古韃子,自己走到了這一步。
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不想開疆拓土的將軍不是好將軍。大明這一次能夠下定決心北伐,王進自然不會放過這天上掉餡餅的好機會,他的目光落在輿圖上,在意的根本不是函谷關,而是更西面、更遠處的京兆府,那個象徵著華夏全盛的大城,那個漢唐的都城,它有著一個更廣為流傳和讚頌的名字——長安。
五百年前,這裡曾經是世界的中心。
王進不介意將拿下京兆府,把收復這座城的榮譽作為珍珠鑲嵌在自己戰功的桂冠上,雖然之前那裡已經有了洛陽,但是遠遠不夠。
(作者按:宋時稱呼,洛陽為西京,西安為京兆府,與漢唐時西安為西京,洛陽為東京有所不同。)
整個函谷關已經被飛雷炮一遍又一遍的轟擊,城頭上甚至看不到有人的蹤影,王進輕輕呼了一口氣:“傳令,前廂攻城!”
刀盾手邁動步伐向前,而後面的弓弩手不斷壓制城頭的蒙古士卒。
“快上城,快!不能讓南蠻子衝到關門外!”阿速臺推著自己身邊的蒙古士卒,無數計程車卒沿著上城步道向著城頭跑去。而阿速臺也是提著刀跟上,只不過他的眉頭卻是一直緊皺。
不得不說南蠻子的到來確實讓他吃了一驚,因為雖然阿速臺的官銜是萬夫長,但是整個函谷關中蒙古士卒的數量連三千都不到,而且這三千里面還有一大半是漢家士卒,其餘的也多數都是色目人、唐兀人等蒙古的附屬族群兵卒,真正的蒙古騎兵只有不到千人。
想要憑藉著這些人守住函谷關,並沒有經歷過大規模守城戰的阿速臺自問一點兒信心都沒有,尤其是當飛雷炮盡情地在城頭肆虐的時候,阿速臺的膽量幾乎被一點一點的削去。
但是不管城下的南蠻子有多麼多,自己也必須帶著人死活守在這裡,因為就在函谷關的東面,有一支剛剛渡過大河的糧草車隊向南運轉,一旦函谷關被南蠻子突破,那麼這運糧車隊十有**要遭受滅頂之災。
箭矢呼嘯著從頭頂上飛舞,阿速臺貓著腰跑到城垛後面,悄悄探出頭看了一眼函谷關下,翻滾的赤色浪潮吞噬著白色的平原。作為一個誕生在蒙古全盛時期的年輕將領,阿速臺因為他家族的顯貴和本身能力的出眾,而成為了蒙古少有的年輕萬夫長,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他參加過多少大戰。
尤其是之前阿速臺在西線的時候,主要是負責率軍震懾窩闊臺汗國,雙方還遠遠沒有到劍拔弩張的地步。可是現在阿速檯面前的卻是實打實的戰爭,並且是蒙古最不擅長的守城戰。
更何況他們的對手也不再是一年多前同樣也不擅長攻城的宋軍,而是已經有著豐富經驗的明軍。神策軍從興州一路北上,唐州、鄧州、潁昌府、洛陽城,一座一座天下有名的堅城被神策軍踏過,所以要說大明各部的攻城能力中,神策軍絕對是站在巔峰的一個。
雖然函谷關堅固,但是對於神策軍來說,也就只是多消耗些時間罷了。
而對於阿速臺來說,就是站在生死的邊緣上。
“萬夫長,怎麼辦,南蠻子就要衝上來了,咱們的弓弩手甚至沒有辦法瞄準,估計南蠻子的弓弩手就有兩三千人,而且他們的箭矢好像根本用不完!”一名千夫長快步而來,臉上滿是焦急的神情。
阿速臺已經後悔讓士卒們衝上來,誰曾想到南蠻子的箭矢如雨,竟然一直傾瀉到現在,函谷關城上的兩三百弓弩手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對手,而大型的投石機等守城器械也都已經被飛雷炮炸的差不多了,一時間根本沒有辦法還擊。
南蠻子是怎麼做到有這麼多箭矢的?
不過阿速臺沒有太多細細思考的時間,剛才還在著急衝著自己彙報的千夫長,不知道什麼時候身上已經插滿了箭矢。而明軍的浪潮已經越來越近,一架架雲梯車從左右展開。
輕輕呼了一口氣,阿速臺站起來,沉聲說道:“傳某命令,開啟城門,騎兵隨某衝擊!”
對於阿速臺的疑問,王進可以回答。自從大明建立以來,就一直著手北伐,雖然表面上看上去大明短期內一直採取南下的戰略政策,對於北面蒙古暫時是防守姿態,但是並不代表大明就沒有絲毫的準備,戶部在淮南和江南建設了大量的糧倉,趁著今年和平無戰事而囤積糧食,甚至包括上一次大規模募捐剩下來的錢糧,也都匯聚到這些糧倉當中。
戶部這麼賣力,工部自然也不甘落後,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