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之見,可命董公再去見他,以利害說之,再秉之我等之敬,或可成事。”
王雙素來敬重鄧艾,視若如兄,這被鄧艾一喝,頓時那滔滔火氣立即熄去大半。文舜聞言,亦覺有理,頷首而道。
“如此還請明公再走一趟,秉之我等敬意,就說彼若願降,我定當竭力在唐王面前引薦!!”
文舜拱手一拜,甚是有禮。董允惶恐,可知文舜乃是文翰獨子,年未二十,已功績卓卓,將來必定成為一代帝王。董允精神一震,遂受命而出。
次日晌午,董允又到城下,請向寵相見。向寵出到敵樓上。董允勒馬,縱聲高叫道。
“博基賢弟,請聽兄忠言。蜀國氣數已盡,你據守一孤城,怎拒我西唐雄軍!?今不早降,後悔無及!今唐王世子殿下,賞識賢弟忠義,極為敬重,願為賢弟竭力薦之。賢弟若降西唐,必當受之重用,他日榮華富貴,賞之不盡。而川中百姓,屢遭戰禍,皆於水深火熱之中,蜀無力相保,唯有西唐可使川中安穩、繁榮。賢弟若執意為之,豈不知天命、不辨清濁乎?願賢弟思之!!”
向寵聞言大怒,拈弓搭箭,指董允厲聲喝叱道。
“我前言已定,你不必再言!可速退去!我尚可饒你一命,不發箭射你!!”
董允見狀,又驚又俱,長嘆一聲,心灰意冷,勒馬便走。向寵見董允離去,面色冷酷。就在此時,忽有飛馬來報,言魏軍先鋒大將許仲康即將將到來援。向寵一聽,臉色大喜,腦念電轉,頓起一計,急聲喝道。
“董兄莫走!!弟有言告之!!!”
董允本是回趕,忽聽向寵喝喊,面色一變,急轉馬趕到城下,滿臉喜色問道。
“賢弟莫非回心轉意,願降我西唐耶!?”
向寵聽言,心中冷笑,卻故作色而道。
“兄一片苦心,弟豈會不知。恕弟愚鈍,剛才深思兄一席語,方知其中大義。不過此中事關重大,還請兄教世子殿下明日到城下相見。倘若正如兄之所言,世子殿下敬重於弟。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弟甘願效以死力!!
董允聞言大喜,速速與向寵商議定後,縱馬趕路,當夜回見文舜,具言前事。文舜聽罷,眉頭一皺,與董允謂道。
“向博基分明決意不降,為何又忽然改變主意,邀我相見?”
“哼!!匹夫無禮太甚!豈欺我等攻不破其城耶!?世子殿下乃萬金之軀,匹夫何等身份,豈是他說見便見!!”
王雙冷哼一聲,虎目圓瞪,甚是不忿。鄧艾沉了沉臉色,向王雙問道。
“子全那巫城之內,有多少人馬?”
王雙沉色一想,甕聲甕氣而道。
“雖不知確實之數,依我所料,大約有三千人。哥哥莫慮,量此小城,安能御我等雄軍!休與那向寵延誤戰機,當速速攻之!!”
鄧艾聽了,搖了搖頭,與文舜拱手而道。
“彼軍兵力雖少,但三千人馬,若皆拼死把守,足可抵擋我軍一月。那向博基乃忠義之人,若非走投無路,絕不會輕易投降。如今他忽然改變主意,此中定有詐也。殿下還需謹慎應之。”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惡戰曹兵(上)
文舜聞言,微微頷首,遂把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言的徐庶。其實徐庶卻是在暗中打量三人,王雙勇猛無懼,雖性子急躁,卻又對文舜、鄧艾惟命是從。而鄧艾性子幹練,行事謹慎,熟識兵法深奧,實為軍中庭柱。而文舜雖是年幼,但舉事頗有其父果斷之風,心思縝密,待人有禮,體恤下士,且識得任人而用,各分其職,這般年紀就有這般能耐,實在難為可貴。三人皆為徐庶座下徒兒,徐庶見三人逐漸成才,自然歡喜。當下徐庶見文舜投來目光,神色一凝,似乎早有料算,與文舜言道。
“建平距離江陵不遠,倘若曹魏欲來進軍,只要過夷道便可迅疾而來。若某所料無誤,此下大多是那諸葛孔明,施驅虎吞狼之計,乞請曹魏出軍,來援建平!!而那向博基大多是收到魏軍戰報,故欲使詐,誘得世子殿下無備,與魏軍裡外應合,出其不意,擒下世子殿下,教我等投鼠忌器!!”
徐庶此言一落,眾人無不變色。其實在早前,龐統以有所料,諸葛亮大多會求援曹魏,故而教文舜等人萬事小心,先做提備。
不過畢竟曹魏與西唐有盟約在先,眾人雖有防備,但當曹魏果真背棄盟約,出兵來犯時,眾人難免一陣詫異還有心慌。這也難怪,如此一來,西唐與曹魏兩大強國,便將從盟友變做仇敵,日後面對曹魏必定有數之不盡的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