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投去眼色,凝聲而道。
“仲康,朕命你為先鋒大將,率虎賁軍同往。”
許褚聞言,慨然而起,不苟言笑,肅然而道。
“末將領命!!”
曹操此令一落,帳內諸臣臉色紛紛變色。可知典韋、許褚如若曹操左右臂膀,如今伐吳大戰在即,曹操卻遣派許褚進往西川,可見曹操對西川之戰是何等重視,同時亦可見得曹操對二子,那如若山般的厚愛。曹丕身軀一震,剛好與曹操眼神接觸,在曹操眼內,罕有地閃過一絲慈祥之色。頓時間,曹丕心中感動無比,暗暗腹誹道。
“父王如此厚愛,我定當效以死力,絕不辜負父王重望!!!”
曹操調撥已定,速教蜀使回覆,一面又調配兵馬。數日後,許褚率八千虎賁軍先往進發,曹丕、曹彰還有荀攸率二萬二千兵馬押著輜重,隨後進軍。許褚一路引兵速進,進軍極快,不日已到了建平境地。於是許褚先教前軍兵士,速去巫城通報建平太守向寵。
卻說文舜攻克巴東,留下二千兵馬把守,遂親率萬餘兵馬殺向建平。王雙主動請纓,文舜見王雙戰意昂然,遂與徐庶商議定後,派王雙先率三千兵馬進攻。王雙受命而去,引兵聲勢浩蕩殺到到巫城之下,四面攻之。向寵率城內三千兵士,據城把守。王雙連日不能破,反而折損不少兵馬。王雙唯恐戰事延誤,速遣兵士復來告說文舜,說城難打。文舜聞言,面色一緊,與徐庶謂道。
“舜聽聞川中百姓,言向寵此人智勇雙全,非是等閒之輩,當下彼欲據城死守,該當若何?”
徐庶一聽,神色一沉,正是想計。就在此時,忽帳下一人告道。
“某雖無才,新投西唐,寸功未立。願去巫城中,說那向寵來降,不用張弓只箭。”
文舜聽言大喜,定眼視之,乃近日新投於帳下的董允也。文舜臉色一喜,急以目視於徐庶詢問其意。徐庶暗作手勢,示意文舜稍安勿躁,然後與董允問道。
“你若前往,用何言以說之?”
董允拱手作揖,畢恭畢敬而道。
“徐公有所不知。那向寵與某,乃是同鄉。向寵此人素來深明大義,如今蜀命數已盡,川中百姓唯有投靠西唐,方得安穩。某當以利害說之,彼必來降矣。”
徐庶聽董允說得頭頭是道,心中暗贊,遂與文舜暗打眼色。文舜大喜,即重賞董允一番,然後令其前去。董允領命,星夜趕路,驟馬徑到城下,縱聲叫道。
“向博基故人董允來見。有要事說與!還請通報!”
城上兵士聞言,速速報知向寵。向寵聽是董允,心裡一喜。他雖聞董允已投西唐,但他卻之董允素來多智,或是其中大有因由。於是向寵令開門放入,與董允登城相見。向寵叫退左右,與董允低聲而道。
“明公到此,可有破敵之策相贈耶!?”
董允聞言,臉色一變,遂凝色與向寵肅然謂道。
“博基勿要誤會。某在西唐帳下,受待以上賓之禮。今乃西唐王世子殿下,特令某來見博基,有言相告。”
向寵一聽,勃然變色,一顆心如墜谷底,厲聲吼道。
“西唐群賊犯我國境,乃我國仇敵也!明公本事於蜀,竟以投敵,你我昔時為昆仲,今時便是仇敵!你再不必多言,看在舊日情義,某且饒你一命,你速速出城!此後,老死不相往來!!”
董允聽言面色大變,又欲開言,向寵卻已出敵樓上了。四周蜀兵,各個面色兇惡驅趕,將董允趕出城外。董允狼狽而出,回頭視之,見向寵倚定護心木欄杆。董允心有不甘,勒馬以鞭指之喝道。
“博基賢弟,何太情薄耶?”
向寵面色冷酷,縱聲喝道。
“我蜀國法度,兄亦知也。吾受國恩,但有死而已,不似兄貪圖富貴,叛國投敵,實乃令人不恥。兄不必下說詞。早回見那文家小兒,教快來攻城,我自當兵來將擋水來土!!”
董允聞言,滿臉恥辱,狼狽而走。當夜董允回到寨內,速速回告文舜道。
“那向博基未等某開言,便先阻卻。還出言羞辱,某不才,甘願受罰。”
董允此言一落,王雙猛瞪虎目,厲聲喝道。
“那向寵匹夫豈敢這般無禮,我等好心說降,他卻自來討死!世子殿下不必多慮,我這就率兵再去攻打,若不攻破巫城,將向寵所擒,寧死不歸!!!”
王雙聲若雷轟,鄧艾聞言,眼色凌厲,喝叱而道。
“子全休得放肆!!向博基忠義為國,如此豪傑,我等自當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