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罪也。”
當舉國之人都在痛罵李鴻章的時候,這些人是否意識到自己又為這個國家做過什麼?
離1901年的結束僅剩不到一個月的時候,被八國聯軍嚇得跑到西安,還在迴鑾北京的路上的大清國皇太后慈禧在黃河岸邊的輝縣收到了那個令朝野上下無不悲哀的訊息:李鴻章死了。
而就在他嚥氣之前的一個小時,俄國公使還站在他的床頭逼迫他在俄佔中國東北的條約上簽字。為了大清國與洋人爭辯了一生的李鴻章已不能說話,他只有眼淚了。眼淚流盡了,他的眼睛閉上了。
自1840年英國人用艦炮開啟中國的國門以後,中國人沿海岸修築的所有整齊對稱的炮臺和花費巨銀買來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艦隊,沒有一次阻擋住“蠻夷”的入侵:“自道光中葉以來,外患漸深,至於今日,危迫極已。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入都,毀圓明園,文宗出走,崩於熱河……自此以後,法並安南,日攘朝鮮,屬地漸失。各海口亦為列強所據,德佔膠州,俄佔旅順大連,英佔威海九龍,法佔廣灣……”而就在李鴻章死時,因為允許外國在中國駐軍和幾近天文數字的賠款而成為“將來無數困難問題發生之源”的《辛丑條約》剛剛簽訂,外國聯軍仍在整個朝廷逃亡在外的情況下佔領著大清國的都城北京。
對於風雨飄搖中的大清國來說,洋人的氣焰永遠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而李鴻章一死,大清上下就失去了惟一能夠與洋人周旋的人。李鴻章的死令“太后及帝哭失聲”,大清國猶如“梁傾棟折,驟失倚侍”。
一個國家,雖然弱,但卻是一個大國,擁有數億人口,可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在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