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端。女媧玉指撥茶蓋,心中突然有了一個主意。女媧手指伸入茶盞將一滴水珠彈入蓮花世界,那世界接到這一滴水珠,在女媧神力覆蓋下立馬就是十天十夜的瓢潑大雨,大洪水開始了。
經過這一場大洪水,兩方文明的應對也是不同。風燁的仁德文明在這個時候倒是顯現出優勢來,由於體制的緊密所以效率也就顯露出來,又因為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文明,所以對於救人是排在首位。在君王的排程下,整個王朝井然有序的將老人小孩女人放在首位,而那些壯年則是留到最後。
對於王朝的這種做法,在這個倡導仁德的時代,倒是沒有人有反駁意見。也不會有那種為老不尊的人,仗著自己的身份對那些年輕人隨意輕慢,而那些青年也不會仗著年輕氣盛對那些老人指手畫腳。尊老愛幼可以說是這個文明從一開始就刻到骨子裡的東西,根本就不會有人對這件事有異議。
這裡的德行教化倒是不錯,女媧看著風燁這方世界滿意的點點頭。相比之下,老子的無為之道也就差強人意了。由於政治寬和清明,所以在這種天災到來之際,朝廷根本不能有效阻止,平日裡都是自治了,到了這個時候自然也都是指望自化自救。百姓官員各司其職是沒錯,但只要一環出了問題不能及時補救,立馬就是禍及所有人。這種鬆散的體制如何能夠跟天災對抗?
更離譜的在這時居然有一些人講求順天應命坐以待斃,他們倒也是自鳴得意,天災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那麼尋求自然之法如果天意可活那麼我就能活下來,天意該死那麼自救不也無用?
當然這些人不過是不能領悟無為之道真諦的蠢貨罷了,只是這也暴露了一點,無為之道的哲學理念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全部理解。很多人都是將無為理解為不作為,這對於一個文明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女媧心中給李耳記上一筆之後,又繼續看災後的工作。比起井然有序的仁德文明,無為文明在效率上確實差了不少。單單是從文明的傳承上面,仁德文明有史家專門記載歷史,很快就可以將知識傳播下去,而無為之道更重要是從自然中學習道理,以天地自然為師,在對知識的保留傳承上面,李耳確實不如風燁這位穿越者。
隨著仁德文明井然有序的將文明覆蘇,那無為文明有不少東西被毀滅在洪水之中,由於這裡講求天性自化,各司其職。隨著那些職業者的消亡,很多人對於那些行業也不瞭解,並不能馬上替補過來,整個無為文明可以說是倒退了一大步元氣大傷,而仁德文明由於知識的積累傳承,又有專門的學校教導,直接就是一批批人才排程到個個崗位上面。
這就是文明的傳承?孔子等人看到兩個文明的差距,不由瞭然。這不是李耳的道要差,而是李耳沒有風燁那後世的遠見,對文明的存留做的不夠好罷了。
比起風燁根據後世而考究出來的種種設施體制,從一開始的各種學校,各個職業學科應對後面的各種工作來說,無為文明在種種體制上面因為清淨無慾而少有進步。(未完待續。。)
ps: 元馗的公告欄:
書蟲是個懶貨,雖然知道如今有月票欠更,但是他一直沒有趕出來,寧可在床上趴著打滾也不肯將那一更寫出來,讓我們一起鄙視他。
第四十六章人教教主
洪水之後女媧又接連佈下火災、瘟疫等等種種劫難,不得不說在效率上面李耳的文明確實不比風燁,不過李耳模仿風燁的文明,他的體制也開始完善起來。
“諸位開始選擇自己認同的文明吧。”女媧看著時候差不多了,便對下面百家諸子說道:“認同哪方理念就把自己的氣運加持到他們頭頂。”
說音一落,儒家和道家率先將自己的氣運灌注在燁龍和李耳身上,之後又有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將自己的氣運壓在燁龍身上。
要知道在這個時候,稷下學宮中九流勝負已出,道家、儒家、名家、法家、農家、墨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秉承九流學術,可以說這九家也代表人族一筆不菲的氣運。
不過除了這九流之外,兵家醫家的影響力也是極強。只是在稷下學宮論道的時候,兵家明顯處於劣勢。要說行兵排陣兵家可說是第一,但是要是辯論家學兵家連名家都辯論不過。而醫家更是沒有人來,扁鵲有言:醫者不爭虛名,與其去爭奪什麼名位,還不如去多救一個人來的實在。
至於史家由於保持公正也沒有攙和,但是跟史家同出燁龍一系的小說家倒是去攙和了一筆,硬生生將九流學術化作十家。
史家和小說家同樣是筆桿子出身的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