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遠齋是怎麼發展起來的?(2)
蕭勳臣粵東之行收穫頗豐,論古齋成為琉璃廠收藏古代名人字畫最多的大古玩鋪。其三弟經營的信遠齋也大有發展,聲名遠揚。當然,蕭家也就成了原籍衡水縣最大的財主;在琉璃廠也數得著,何況還有名聞於世的論古齋及其“藝術畫廊”和信遠齋。
盛難持久 衰落難免
進入民國,蕭勳臣年老,論古齋交由其五弟蕭雲章協助經營。蕭雲章自小隨父學習,頗具修養,又學其兄,深入江南收購明清名人字畫,包括明朝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清朝“四王”、“揚州八怪”的各種佳作,琳琅滿目。此時,論古齋在琉璃廠還有相當的影響。琉璃廠後起的尊古齋的“一黃”,銘珍齋、悅古齋、韻古齋的“三韓”迅速發展,其他一些實力雄厚的古玩鋪也加入競爭。年老的蕭勳臣在1921年病逝,三年後的1924年,年紀不算大的蕭雲章也隨之而去。論古齋有能力有眼力的掌櫃的沒有了,接任的是蕭雲章之子蕭少雲,能力眼力遠遜於其大伯和父親,經驗不足,書畫鑑別能力較差,不敢做大生意,就靠吃貨底維持了。幸而論古齋的貨底子很厚,就是坐吃山空,賣一件吃一件,又維持了18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次年1942年,實在難以繼續了,只好歇業關門。算來論古齋存在了整80年。
這家80年的老字號主要鑑定、經營歷代字畫,瓷、銅、雜項文物都不經營,只有一些文人用的硯、墨、石章。論古齋關張後,一位古玩同行,見到一塊黑色石章,就向蕭少雲提出“勻”給他。蕭少雲毫不在意地讓他拿走了。人家回去細細磨去表面的黑色,竟然是一塊質地顏色俱佳的雞血石章材。
蕭少雲主持論古齋18年,他也是掌櫃的,有收徒弟的資格。雖然他沒有太多的能耐,可他的徒弟李心田,在鑑定張大千、齊白石作品上,比他師父強的多,真可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信遠齋作為著名老字號,建國後經過幾起幾落,還有一定的發展。但是時代在前進,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在變化,在酸梅湯和可樂等新品飲料上,作為這類產品的主要消費者的青年說,他們有自己的選擇。何況信遠齋的酸梅湯現在是批次生產,就這樣,還面臨市場無情的競爭,而其質地,又遠不如早年手工精心製作、一天只兩個青花瓷罐的冰鎮酸梅湯,就是有,那價錢會較高,還是沒有市場競爭力。這是實行了市場經濟和國家發展後的新問題。未來怎麼發展還要觀察研究。200年了,信遠齋居然還有,這就不容易。
筆彩齋和賞奇齋 清朝王爺是東家(1)
同治初年,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之一的鄭親王來到琉璃廠逛古玩鋪。見到克勤郡王給德寶齋題的匾額,又聽說王公大臣們到論古齋品賞書畫的不少,不禁也想擺擺譜,對他的總管說:“咱們也在這塊地兒開個古玩鋪,把咱們府裡的好畫兒拿出來,讓大夥兒開開眼!”王爺傳諭,總管焉敢不辦。但是清朝有規定:官府和有爵位的、官員不能經商。那就讓王爺出本錢,王府總管當掛名東家。這位太監拿著王爺的九千兩銀子(那時東家開古玩鋪,投資大多是九千兩銀子,可能取其九為長久之意),找到古玩商袁以德承辦。袁是河北冀縣人,琉璃廠的舊書、古玩商中,冀縣人不少。鋪名,王爺給起了個筆彩齋,意為“豐富多彩的筆墨丹青”,比論古齋的“藝苑畫廊”要醒目。王府總管請鄭親王題匾,王爺自知論字,比克勤郡王差多了,怕出醜,就點名讓咸豐進士、大書法家王維珍題寫。這塊匾也是琉璃廠的名匾之一。
同治四年(1866),筆彩齋在西琉璃廠路北開張了。袁以德經營了近30年,交弟子陳東甫接任。又過了七八年,陳再交給他的徒弟武琴軒經營。又30年,到“九一八”前後,這個王爺亮家當玩的古玩鋪就關張了,大概存在了60多年。
筆彩齋是王爺的買賣,貨瓷實,有好東西,賺不賺錢不大在乎。隨著清王朝的衰亡,這些王公貴族也逐漸日薄西山,買賣也難存在了。不過它還是幹了兩件好事:一是貨底厚,有好東西,夥友、徒弟見得多,便於培養人才,筆彩齋形成一個實力雄厚的門系;二是把王府裡的珍品,不時在鋪子裡亮一亮,飽了內行和收藏者的眼福。
筆彩齋下的門人眾多,頭一位有影響的是民國初年,以“三韓一黃”名貫琉璃廠的大古玩商之一、銘珍齋的掌櫃韓敬齋。他是山西武邑人,韓敬齋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33歲時,在西琉璃廠離筆彩齋不遠的地方開設了銘珍齋古玩鋪。古玩同業和收藏家對韓敬齋看字畫和鑑別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