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是有不太好聞的味。用硯臺研出的好墨是清香耐聞。不過使用墨汁還是方便。一得閣墨汁廠是個老字號,開業也是清朝中期,創業者也是個落第的舉人,墨汁還是好用,所以發展起來了,中間倒了幾次手。到民國時期,一得閣的老闆是徐潔斌伯伯,創業的舉人可不姓徐。舉人開博古齋古玩鋪、一得閣墨汁廠還貼文化的邊,而王致和臭豆腐最初設廠製作於琉璃廠東口的延壽寺街,據說這王致和也是個落第的舉人開的,與文化似乎就不大貼邊了。

一得閣墨汁廠與我家是鄰居,我們院子中的北房東房連線著他們的院子,徐大爺的女兒、兒子,又與我們姐弟是師大一附小同學,我小時候常到他們院子中玩,就是沒見過墨汁是怎麼生產出來的。還不如王致和的臭豆腐,我小時候每去延壽寺街,總要趴在王致和生產作坊的窗戶外面,從破了的窗戶紙洞中看驢拉磨磨豆子,做出豆腐切小塊,就是上料封壇是在後院看不見。可是,我卻真見過老胡開文的徽墨製作的工藝流程。

。 想看書來

琉璃廠的湖筆徽墨 碑帖琴棋(2)

那是1983年秋,我去安徽績溪參加全國徽調皮黃學術研討會。老胡開文(當然是已經國營了)的生產廠就在績溪。大會安排有一項是參觀制墨車間。徽墨中有一名品叫“黃山松煙”,真是名副其實:取黃山的松樹針,放在一個類似烤鴨爐那樣的爐灶,上面有煙囪,松針在灶中燃燒,卻不讓它燃燒充分,只要它不斷產生煙霧就成,鐵皮製造的爐頂和煙囪上,掛滿了黑色的“松煙子”,把它刮下來就是制墨的原料。再加上各種配料包括香料和帶黏性的液體,把黑色松煙子揉成像麵糰一樣滋潤的墨團,然後將其分別摁入各種木製的墨模子中,有如做月餅、芸豆糕那樣,磕出來各種造型的墨塊,晾乾,再用金粉液對墨上的品名、圖案花紋描金,就完成了。墨的品位高低,在於黃山上的松樹的針葉的品位高低,還有烘燒松針的火候,產生煙掛的色彩程度,加工墨團的配料揉勻也很重要。至於造型,那比較簡單,主要看模子。績溪、歙縣的老胡開文門市部賣的各種徽墨造型非常漂亮,遠勝於我在北京所見,甚至有全描金的墨龜、墨青蛙,這顯然是陳列品而不是實用的。價錢不貴,都是幾元錢,那個墨金龜才3元,我買了好幾個,還有其他品種造型的,10元一塊的就非常好了,花幾十元買了一大堆,要不是還要去黃山,我還要買呢,留著送朋友,是個雅舉——這些墨大多送光了,只留下少量圖案造型別致的幾塊。這些墨要是在當時修建一新的琉璃廠買,價錢要差不少倍,還不一定有這麼精美的造型。有一例可佐證:1990年後紀念徽班進京200週年,與我有幾十年友誼的安徽省徽劇團進京演出,送給我一方以不高的出廠價買的歙硯,而同等品質的歙硯在琉璃廠的文房四寶堂,標價幾千元。

在績溪、歙縣,我以少年時與北京的老胡開文幾家徽墨店較熟悉,跟人家“套瓷”,他們熱情又客氣,向我介紹了不少知識,其中最令我神往的是在屯溪的老胡開文的庫房中,發現了一套36塊的圓明園全景的墨模子,非常精緻。要是以上等徽墨制此36塊墨,拼成圓明園全景,將有極大的文物收藏價值。可惜我無緣得睹,也不知今天此36塊套墨製成與否?

琉璃廠賣的徽墨,主要為使用。有年份的古墨、好墨,就成了古玩文物,由古玩鋪經營,那主要是收藏而不是實用。1960年前後,琉璃廠的古玩門市部中,還有一些古墨賣,不貴,我的一個朋友愛這些,買了點,現在可了不起了。墨還能消炎止血,我手中本還有一點老胡開文的有年頭的好墨,整的碎的都有,後來全配了藥了。現在您要用“京墨”這味藥,連同仁堂全沒有。而小孩子鬧腮腺炎,用好墨塗在腫大發炎處,有特效,我們小時候有體驗。

關於湖筆

徽墨店鋪的變化不大,湖筆店鋪則有興衰更替。早年享有盛譽的有李自實、李玉田、胡魁章、賀蓮青,之後有戴月軒、李福壽——毛筆店鋪大多是以人名為店名。李福壽制的恐怕應屬於京筆,琉璃廠原本沒有這一號,1956年三大改造,把毛筆行業集中組成北京制筆廠,佔了唐宋時的古剎延壽寺做車間,生產李福壽牌毛筆,在琉璃廠還用“李福壽”之名開設了門店。

賣毛筆的李自實、李玉田、胡魁章不知是否還存在?我是沒有留下記憶的。賀蓮青、青蓮閣有,位於東琉璃廠中間路北、胡開文徽墨的對面;戴月軒在其東,與老胡開文斜對門。還有虞雲和、李堯臣、葑正泰湖筆店,名氣不大。

賀蓮青與戴月軒是師徒關係,都是浙江湖州人。戴月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