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不開擁有出眾的各種人才,技藝高超,人品端正,而又善動腦筋,敢於進取。榮寶齋這半個世紀之所以取得這麼大的發展,人才積累、能人眾多是個重要的原因。榮寶齋內任何一個品種、部門,幾乎都擁有在本行業內最突出的人才。前面介紹的木版水印、裝裱、裝幀、書畫鑑定、珂羅版印刷各車間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是本行的絕對專家。他們大多有很高的美術修養,能書善畫會篆刻,在榮寶齋中,不通書法繪畫,難於立足吃這碗飯。

。。

琉璃廠的湖筆徽墨 碑帖琴棋(1)

標題上所說的幾項文化產品在今天的琉璃廠都有經營,常常在字畫店、書店中又有紙筆墨硯,以至胡琴、二胡,街上的一些攤販也是這麼賣。貨物的品質不怎麼樣,價格卻不菲,經營處所顯得雜亂,就是個別掛牌的名店,貨品也是這樣安排,經營者也不大內行,故有人戲稱之為“文化雜貨店”。

至少在六十多年前不是這樣:各店鋪都有自己的專營,質量有保證,價格較合理,易為人接受。

關於徽墨

在東琉璃廠,有好幾家有名的分別經營湖筆或徽墨的店鋪。如專賣徽墨的、出自皖南徽州的胡開文、老胡開文的北京分店。他們的經營者都是徽墨產地的安徽績溪人。總店在皖南,分店遍佈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及安徽的安慶、合肥、歙縣、屯溪等城市。北京的胡開文在姚江會館夾道路口,門面不大,櫥窗中陳列有徽墨精品,包括紅色和其他顏色的色墨,有的裝在錦盒中,墨上的圖案花紋很漂亮,都描著金。經理胡宗楷,與先父是熟友,略年長,留著小鬍子,一口安徽腔。至於他們的業務似乎不如在其東、位於東南園把口路南的老胡開文。

胡開文徽墨莊是安徽績溪人胡天注創業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取南京貢院匾額“天開文運”的居中兩字“開文”為店名,(不是以人名為店名,這點連中央電視臺的《國寶檔案》都說錯了。)至道光末年已居江南徽墨四大家之一。1911年在北京開老胡開文分號,貨源全部來自績溪老廠。1914年它的徽墨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胡開文和老胡開文之間是什麼關係,我不大清楚,是否像北京的王麻子和老王麻子剪刀店一樣,全用王麻子作字號,卻是各有各的東家;也許原是一家,後來分家單立戶,全用“胡開文”的字號。兩個胡開文的經理有同於舊書、古玩鋪的掌櫃,不過不是領東,而是由總店派遣到各地主持分店經營,這點又與新書業相近。

老胡開文、胡開文賣的徽墨在運輸途中難免有磕碰的碎墨,就不能按塊賣了,有人練字專門去買碎墨,幾角錢可以買一大堆,裡頭真有好墨。我和也住在績溪會館的胡適之先生的堂侄、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胡文立,從幼稚園、小學、中學一直同學。先父與老胡開文的經理曹根泰為莫逆,因之我們寫字課的筆墨從沒花過錢:到老胡開文去拿,開啟裝碎墨的麻袋自己挑,專挑上等好墨,毛筆也順手白拿了。老胡開文專請了幾個師傅制筆,臨窗有一排一尺多寬的木案子,幾個師傅,有的還戴著老花鏡,在那裡用一支金屬工具捋筆毛,挑出毛中的“賊毛”。每次去拿著好碎墨,寫大字的寸楷、中楷羊毫和寫小字的五紫三羊、雞狼毫等一大堆回來,一分錢不花。我們用的是徽墨、“徽筆”。戴月軒在老胡開文斜對門路北,人家是真正的湖筆。

用墨塊就要使硯臺兌水研墨,用不完的墨汁,就灌銅墨盒。據記載,琉璃廠有好幾個專賣銅墨盒的鋪子。我見到的最有名的是西琉璃廠路南、擅長銅刻的張樾承開的同古堂,這已在前面古舊書邃雅齋一文中提及。另外,在西琉璃廠東口路南、富晉書社東側有個兩間門面的“兩明齋”,專賣銅墨盒,大小各種形狀的都有,大的有邊長半尺以上的,小的有一寸見方、見圓、專寫小楷用的;還有長方形、圓形、菱形、月牙斧形的等,造型多樣,工藝精細,綠色銅刻,或字或畫。店堂不算小,陳列的全是大小各種銅墨盒,鋥亮反光,金碧輝煌。這些也都是供給普通人使用的,價錢不太貴,每逢開學,兩明齋的買賣很好,買銅墨盒的大多是比較富裕一點的學生。可是沒有見寫琉璃廠的文章書籍中,提到過這個很大氣的兩明齋墨盒店,也就是隻有同古堂,沒有兩明齋。東琉璃廠還有文寶齋、興文閣、大德閣、聚龍號等墨盒鋪,似乎都不如西琉璃廠這兩家有名氣。今天舊銅墨盒進了文物市場,稍好一點的索價以百元計。

西琉璃廠東口往北沒幾步,在南新華街上就是一得閣墨汁廠。今天一得閣的辦公地點還在那裡,只是周圍被高樓包圍了。那時使墨汁寫字還不普遍,還有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