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畫的木版水印步前進,由小而大,由單幅而巨幅名作,步步迭進。在單幅精品中有《馬遠踏歌圖》、宋代的《出水芙蓉》、宋代劉松年的《秋窗讀易圖》等。20世紀80年代,則以相當精力進行中國大型著名古畫的木版水印化,先後有《韓熙載夜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和《清明上河圖》成功問世。這三幅巨畫的木版水印可不簡單,不可能像當年初制徐悲鴻的《奔馬》那樣,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都是反覆研究捉摸,費時費工,刻板幾千塊,刷印幾千道,歷時數載才成功面世。
箋紙製作與木版水印名作(3)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顧閎中作。顧是南唐李後主李煜在位時的畫院畫師,擅畫人物,《韓熙載夜宴圖》全捲包括五段,有46個神態各異的人物,以及當時的屏風、床帳、桌椅和飲宴器皿等,如實地藝術地記錄了當時社會上層的豪華揮霍生活。畫作全部用青綠、硃砂、赤金等重彩敷色,顯示出宮廷畫的華貴豪奢。在技巧上今天仍有借鑑意義。關於此畫還流傳有一個故事:韓熙載是南唐大臣,和李煜在政見上有所不合,引起李後主的猜疑,遂命顧去韓府看看,顧回來畫了一幅畫,表明韓就是飲宴享樂,沒什麼政治打算,去掉了李後主的猜疑,化解了君臣矛盾,彼此你作你的詞,我喝我的酒,最後把南唐江山拱手讓北宋趙匡胤滅掉。可是顧閎中為後世留下一幅傳世名作。
榮寶齋木版水印複製此畫,歷時八年,雕刻木版1667塊,印製時使用與原件完全相同的材料和珍貴顏色。由技藝精湛的技師陳臨齋臨摹勾描,張延洲刻版,孫連旺刷印——人們看到這驚世的作品,不能不言及為其費盡心血的製作人。此作只印了30幅,供各博物館和收藏家收藏。此畫出色地複製印成,標誌著中國傳統藝術——木版水印畫的新發展。
《韓熙載夜宴圖》的複製成功,促使榮寶齋向複製又一部中國古代鉅作,唐人張萱繪、宋徽宗趙佶臨摹的著名古畫《虢國夫人遊春圖》進軍。此畫原件已是國寶,在複製前還要再一次臨摹,由溥雪齋先生高足馮惠蓮女士臨摹於20世紀60年代。臨摹本的氣韻、線條、色彩效果完全能與原本媲美,是馮氏臨摹生涯中的銘心絕品。為了追求臨摹品形神雙具,與具體描繪細節一點兒不走樣,有時竟為一根線條、一塊敷彩、一束髮髻,反覆修改多次,廢寢忘食在所不計。摹本的成功為木版水印的勾、刻、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勾描擇套由著名人物畫家李伯實先生擔任,他將此幅畫分勾出500套版樣。因畫面上的人物服飾、馬身、鞍韉,多為繁密而細膩的圖紋,且間有斷裂或脫落,在勾描時必須反映出這種殘損而又含蓄自然的原有效果,才能在刻印之後,重現古典作品的風韻。李先生巧運妙筆闖過了第二道難關,但未及全部竣稿而離休,再由木印大家之女方工接續完成。負責雕版的張延洲,已有《韓熙載夜宴圖》雕版的成功經驗,再次以刀代筆,將此卷的各種曲折、粗細、剛柔不同形態的線條,雕鐫于堅硬的黃楊木上。刻板過程中,也要反覆審讀原畫,對照原作進行修琢,力求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原作的筆墨情趣,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環境的內部和外部特徵。張先生在繪畫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能刀筆如一地進行雕版再現的創造性勞動。印者王玉良經驗豐富,持木版刷印有年,擅印絹本,曾獨自印製《韓熙載夜宴圖》區域性,後印《虢國夫人遊春圖》,歷時數年,敷色印染,實非易事。如畫中那匹雄健的黑色驊騮,色深而又滋潤,墨色還有變化。他據原本的敷色特點,先撣印赭色,再印以摻著花青、胭脂、藤黃的深墨,反覆壓印,直至酷似原作。畫面的人物眉眼、服裝紋飾、鞍具馬尾的線條,俱呈織細而又柔韌的狀態。刻在木版上的線條,有的細如頭髮,如何印出與原作一致的效果,王玉良憑手感,以繪畫用筆撣色的手法,創造性地進行布色,獲得逼真、亂真於原作的藝術效果。
此畫的木版水印件,1992年春正式面世,若從臨摹原本算起,幾位修養精深的專家傾注全力,前後斷斷續續歷時二十多年,終於以木版水印複製出在《中國繪畫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古畫《虢國夫人遊春圖》。榮寶齋自此件起,重大作品的複製性創造,專門設定了整體策劃和責任編輯的職務。此畫由孫樹梅擔任此職。取得成功經驗後,孫氏又用之於宋代傳之千古的名畫《清明上河圖》的木版水印的複製上,擔任責任編輯和設計。
北宋張擇端的長卷《清明上河圖》是蓋世奇珍、畫中瑰寶。更為少見的是這是一幅超長卷民間風俗畫:高厘米;長厘米,卷前有宋徽宗趙佶的題跋和用印,後幅有金、元、明13家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