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的年齡和修養,對這些實在是不懂也沒多大興趣;但是我被黃家古色古香的濃重文化氛圍,和精美非常的院落房子給陶醉了。那時一些國家單位以雄厚的財力收購民間的優質四合院。西琉璃廠83號韓家的前中院,國營了的榮寶齋正在洽購中;聽說黃家的北鄰南城電話局有意購買黃家大院,挽人磋商。我以此詢之,黃叔淡然回答:“我還不缺錢用。”
黃叔不是聚寶如命的人。他知道,幾十年來家中收藏的好多東西夠得上國寶級,長期放在自己手中,並不安全,不如交給國家。他從1952年起,十年中分四批向故宮博物院捐贈了一百多件稀有文物。直到1999年底才由故宮博物院補發了捐贈證書。
20世紀50年代,出於對新中國的信任和熱愛,一些人把珍藏的貴重文物以至房產捐獻給國家,張伯駒是其中最著名者。黃家捐贈的這一百多件文物,歷史、藝術和經濟價值是難以估算的,說價值連城恐也不為過。
1956年對私人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通古齋當然在其列。1957年實行對私人出租房的“改造”,黃家的若干所出租的房屋歸了國家,只剩下東琉璃廠56號他們自住的西院的前後院。
對琉璃廠古玩業的改造是成立北京市文物商店統一管理,保留若干老字號繼續在琉璃廠掛牌營業。黃鏡涵先生被任命為文物商店門市部主任,後又被聘為歷史博物館顧問,1963年滿60歲退休。他和他的師兄喬友聲,是北京古玩界金石文玩鑑定的最高權威。喬已回原籍養老,又給請出,被聘往故宮擔任青銅器和碑碣的鑑定工作。故宮從琉璃廠吸收了很多有特長的文物人才,充實了專業研究鑑定隊伍,包括今天的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蕭翔翼,琉璃廠舊書業的後代,有的今已成為有世界影響的大師。黃先生留在了文物商店,他的金石研究鑑定能力和修養,受到人們尊重。連康生這個文物掠奪者,對黃鏡涵的業務實力也不敢小覷,每次來文物商店必有一條中華煙送黃,向他討教金石文玩的有關專業知識。
黃鏡涵先生1966年4月病逝,享年63歲。
老少兩位黃先生走了,作為國家幹部的他們的子孫,在“文革”中照樣被掃地出門,家中近百年的珍貴收藏,被抄砸掠奪一空。黃伯川先生多年積累的大量金石拓片、古本書籍被扔在一間漏雨的房子裡,都化成了紙泥。家中存留的大量陳設性的文物古玩被抄走,至今也沒有歸還而不知去向。院子中陳放多年的、據說傳世僅一口的明代宣德雙龍環繞的青花大瓷缸,和室內四個明萬曆的青花瓷墩,竟被紅衛兵當著家屬的面砸得粉碎。這五件古瓷,今天價格恐怕要過億元。精美的四合院成了大雜院,地下修了人防工事,房子被破壞的慘不忍睹。最後落實政策,黃家僅西院前後院有產權,給了7500元。一個有六個院子的上等四合院就這樣毀了。倒不如被榮寶齋買去的西琉璃廠83號韓家的前中院,一直作為領導外賓接待用,反而完整地儲存下來,成為琉璃廠眾多好四合院中的唯一。黃家三代創業、號稱“百萬”豪富的所有一切,都被抄掠一空而不復存在,就這樣翻過了一頁歷史。當年惦記並想收購黃家大院好房子的電話局,雖被婉言拒絕,可是在文革結束後,終於還是把原黃家西院十間勾連搭的正房和花園式的後院買了去,築起一道牆攔住。天慶參局子原租的外院,被一個新古玩商買去拆蓋成三層樓,開了個大古玩鋪。
學者型的黃家三代古玩商(8)
而“通古齋”之匾雖然今天掛在琉璃廠西街中間路南一家店鋪上,但此通古齋已非彼通古齋。在現今琉璃廠掛有各家名店牌匾的業者中,對其歷史淵源大多茫然。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琉璃廠古玩業的軼事與能人(1)
下面是一系列有關琉璃廠古玩業的人和事,單獨成篇,似乎顯得略為單薄簡短;遂綜合在一起,分題為文,一題一文,時間和空間相對獨立,合在一起,也可讀之。
張作霖、陳獨秀和崇古齋的特殊關係
崇古齋是光緒三十年(1904)開設在西琉璃廠中間路北的一家不是太大、也不太出名的古玩鋪。它存在了52年,掌櫃的是張鴻瑞,東家用的是堂號:“述善堂”;一直到1956年張鴻瑞的小徒弟李延琦當掌櫃的時公私合營。
這個堂號是曾做過清朝奉天新民知府陳昔凡的。舊時,有一定身份、財產的人,大多有堂號。這個堂號甚至有一定的法人資格,可以置買、經營、出售、繼承、處理各種產業。陳昔凡是安徽懷寧人,舉人出身,京師會試錄取為貢生。光緒二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