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無愧是儒家的開山鼻祖。
這時,只見葉千秋微微一笑,道:“我對儒釋兩道皆有些研究。”
“今日便以儒劍對儒聖。”
下一刻,只見葉千秋抬手一指。
有簌簌溪水從遠處的山間飛來,在葉千秋的面前凝結成一個大大的“禮”字。
“道法自然,唯禮匡之。”
“禮之極致,內聖外王。”
“滄浪之水,無常有矩。”
老儒生看到這由溪水而化成的“禮”字,感覺到其中的磅礴劍意,臉上不由的露出幾許驚愕。
“好一招滄浪之水,無常有矩。”
“葉真人果真對儒家之禮,領悟非常。”
“來而不往非禮也。”
“老朽也有一招。”
“禮尚往來,君子如常!”
只見老儒生停下腳步,抬起手來,翻轉手腕。
同樣是有溪水從天上來,一個大大的禮字,同樣出現在了老儒生的面前。
兩個禮字相互映襯。
溪水流動,只在規矩之間。
“何為規矩!”
老儒生好像是在發問,但好像又是在問自己。
他身前的“禮”字朝著葉千秋的“禮”字飛去。
葉千秋淡淡一笑,抬手道:“我自當仁不讓!”
話音一落,只見葉千秋身前的那禮字也朝著老儒生飛去。
兩個“禮”字在半空之中轟然相撞。
葉千秋繼續說道:“君子坦蕩、劍道中正,小人慼慼,劍走偏斜。”
只見葉千秋所操控的“禮”字大放光芒。
簌簌流淌的水中彷彿多了許多生命。
大魚小魚、蝦米王八、水草水蛛,皆在其中。
老儒生見狀,抬手一收,只見他的“禮”字瞬間散落。
溪水變成了一朵朵花,盤旋在半空。
老儒生看著葉千秋目光灼灼的說道:“千年以降,你是頭一個能將儒家真意理解到這種地步的人。”
“你若為儒,定然成聖。”
葉千秋卻是笑道:“道在我心,何必為儒。”
“道家以道御萬物,無為而無不為。”
“儒家有矩,道家無矩。”
“儒道之別,涇渭分明。”
“所以,我一向對三教合一之說不太贊同。”
站在一旁的徐鳳年見到這一幕,心中暗道:“這場比試雖然沒有刀光劍影,但是,單憑這兩個字,就已經是到了一個讓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難怪葉真人能走到今日之地步。”
“當年,呂祖也倡導三教合一。”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三教未曾合一也就罷了,佛教都快要被滅亡了。”
“道教反倒是在這亂世之中一枝獨秀。”
“我這一身功力,融合儒釋道三家,本以為是集各家之所長,融天下精學於一爐。”
“但現在看來,這條路或許是很難走通了。”
“融合,融合。”
“若是萬物皆能融合,這世上又豈會有諸多紛爭。”
從前徐鳳年對道家的興趣,其實遠遠不如對佛家的興趣。
因為她娘信佛,所以,他也崇佛。
只是自從遇到葉千秋之後,他才明白了道之所容。
從前的龍虎山天師府讓人厭惡。
武當山雖然說沒讓他感覺到厭惡,但總覺得武當山的道還是少了些許什麼,不足以讓他有大氣象。
如今,他從葉千秋和儒家初聖的這一場對決之中,反倒是領悟到了一些東西。
也正是因為此,他又有些迷茫了。
這可是從前從未出現過的事情。
……
這場算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陸地神仙打架,動靜雖然不大。
但武當山上下,很多人都感覺到了來自天地氣息的變動。
不少人都披衣而起,但是無一例外,都沒有人過去就近湊熱鬧。
武帝城外,東海之上葉千秋和王仙芝一戰。
太安城葉千秋一人獨擋天上仙。
還有一些僅次於這巔峰之戰的江湖盛事,都給過武林中人鮮血淋漓的教訓,那就是沒到那個份上,千萬別摻和其中,否則殃及池魚沒商量!
想要去對那些武評宗師的招式指指點點,難如登天。
真正的頂尖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