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陰陽家翻不起什麼浪來。”
“若真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可以提前傳信來太乙山,我會下山。”
趙高一聽,臉上當即露出欣喜之色,對著葉千秋躬身道:“有先生這句話,小的就放心多了。”
這時,葉千秋又道:“對了,你在咸陽,要對昌平君多關注一些。”
趙高一聽,眼中閃過一抹疑惑之意,但並沒有開口多問。
趙高也明白,葉千秋不會無緣無故的提起昌平君。
昌平君雖然為相,但亦不是不可查探之人。
趙高在太乙山呆了半日之後,便離開了,他還要趕著回咸陽去,給嬴政報信。
公子扶蘇留在了葉千秋的身邊。
六歲多的公子扶蘇心地善良,每日除了和葉千秋學習之外,便是跟著道家的師兄弟們漫山遍野的撒丫子亂跑。
起初,扶蘇尚且有些不太適應放飛自我。
但,他很快便發現,太乙山不同於咸陽王宮之中,沒有人教他一定要如何做。
在這裡,也無人太約束他這一個六歲孩童。
一晃便又是兩年過去。
扶蘇已經從一個六歲稚子變成了八歲少年。
這一日,山上天光正好,坐忘峰上,扶蘇踏著飛步而來。
一邊跑一邊氣喘吁吁朝著葉千秋道:“師尊,師尊,我練成您教我的天地人三劍了。”
八歲的扶蘇臉上依舊是稚氣未脫,但眉眼之間,早已經有了不少飛揚風采。
他和葉千秋學習的這兩年。
葉千秋不僅教他讀書認字,還教他煉氣煉神。
扶蘇很聰明,就是有時候有些死板。
葉千秋因材施教,將扶蘇調教的很好。
在武功招式上,兩年時間,葉千秋只教了扶蘇三式劍招。
這三式劍招被葉千秋命名為天地人三劍。
每一劍都有屬於其獨特的韻味。
扶蘇不是庸才,他身為嬴政的長子,還是繼承了不少嬴政的優點。
最起碼,他很好學。
葉千秋對扶蘇這個弟子還是很滿意的。
只是在教授扶蘇的時候,會不經意的想起他來到此世之後,正式收入門牆的第一個弟子,韓國的公主紅蓮。
算起來,他已經在山上修行了七年多的時間。
這七年裡,天下間雖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但天下依舊是風雲激盪。
幾年前的那場大旱,讓三晉流民盡數湧入了秦國。
其中以韓魏之民最多。
韓非歸國數載,創立流沙數年,即便葉千秋早早的就將姬無夜給滅了,韓非終究還是沒有阻止韓國的頹勢。
他歸韓多年,一直深陷韓國內鬥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
沒有了姬無夜,還有他的王兄、白亦非、潮女妖這些人掣肘於他。
而最大的難題,就是他無法說服自己的父王韓王安去變法圖存。
變法終究成了一個不可實現的夢。
面對父王韓王安,韓非的妙計好像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葉千秋已經接到了逍遙子的傳信。
韓非作為韓國使者要入秦了。
這些年,葉千秋一直都在暗中關注著韓非的動向。
韓非是個大才,如果死在了秦國,著實是一件可惜的事情。
未來之天下,有韓非在,或許會變得更精彩。
天下之大變,就在這一年之內了。
秦王嬴政親政之後,磨刀霍霍了七年,終於要開啟一統天下的滅國大戰了。
嬴政特意讓信使給葉千秋傳信,請葉千秋這個國師到咸陽去,和他一起參加滅國大戰開啟前的誓師大會。
葉千秋知道,目下的咸陽,隨著韓非的入秦,很快便要成為風波四起之地。
而且,秦國東出滅韓的誓師大會,他的確應該出席。
於是,葉千秋決定了,不日便下山,趕赴咸陽。
一想到要去咸陽,葉千秋看著眼前的扶蘇,便笑道:“扶蘇,你到太乙山也有兩年了。”
“這一趟,便隨為師一同回咸陽去吧。”
扶蘇聞言,一本正經的朝著葉千秋躬身拱手道:“扶蘇謹遵師命。”
……
秦王政十六年立秋時節。
咸陽城內的章臺宮中,嬴政剛剛從朝會之上下來。
已經二十九歲的嬴政身上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