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山,大竹峰,幽林小築。
葉千秋正在水潭前靜坐,聽著這大竹峰的天籟之音。
這已經是葉千秋來到太乙山的三個月後。
自從三個月前他在觀妙臺與天宗北冥子坐而論道之後,葉千秋就正式在太乙山住了下來。
他和北冥子、赤松子談及道家未來的發展。
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赤松子也已經認可了葉千秋的看法。
在天下一統的大勢面前,道家該何去何從,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任何一個道家之人,都不會看著道家的衰落。
赤松子作為天宗掌門人,幾經提點之後,也已經深刻的意識到了這一點。
不過,此事事關重大,北冥子和赤松子並沒有直接聯絡人宗掌門長生子談及此事。
他們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
人宗太上長老道玄子閉關十五載,將在這幾日出關。
北冥子已經和葉千秋商定,在道玄子出關之後,二人前往人宗所在的坐忘峰去拜訪道玄子。
道玄子年少時和北冥子乃是好友,雖然二人分別入了天宗和人宗,但這近百年過去,二人的友誼並未發生多少改變。
幽林小築四周皆是茂密的竹林,雖然已經是冬天,但幽林小築周圍的竹林卻是翠綠無比。
竹子是四季常青,一年四季基本沒什麼變化。
前兩日,剛剛下了雪,雪花覆蓋在竹林上,久坐於此,便是再暴躁的人,心靈亦是澄澈無比。
葉千秋平日裡,便在這裡清修。
這幽林小築本是北冥子閉關之地。
但葉千秋到了太乙山,北冥子便很少長時間入定。
同道之人,縱使是初次相逢,也會有一見如故之感。
葉千秋縱橫天下,經世數百年,和北冥子促膝長談多日,引得北冥子愈發的佩服。
無論是從修為,還是從入道的層面來看,葉千秋所表現出來的層次,都讓北冥子心驚不已。
這也讓北冥子對葉千秋更加了解,直呼葉千秋是三百年來道家最登峰造極之人。
當然,和北冥子這三個月的相處,也讓葉千秋有不少收穫。
這方天地之中,道家傳承數百年,所擁有的精妙道法,的確不在少數。
這些道法各有妙處,大大彌補了葉千秋在法術層面的短板。
他這數百年修行,雖然也自己琢磨了不少小法術出來,但和這數百年前的前人智慧相比,自然是大大不如。
葉千秋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什麼天才人物,他走的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
對自己有益的東西,他都會去花費很大的心血去學習、吸收,最終歸納總結成為自己的東西。
此刻,他端坐在潭水前,便是在參悟一門新的法門。
法無定式,但必有規律可循。
此時,葉千秋的身前的潭水之中,突然彈起一粒水珠來。
水珠在葉千秋的身前漂浮著。
葉千秋抬起右臂,右手食指伸出,水珠落在食指上,凝而不散。
葉千秋隨手一甩,將那水珠甩出,水珠自然而然的落入平靜無比的潭水之中。
嘭!
就在這時,潭水之中突然飛起一條銀白色的魚,銀魚在半空之中急速飛躍,然後再落入潭水之中。
葉千秋看著這一幕,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了北冥子的聲音。
“太玄道兄,道玄子已經出關了,咱們現在便前往坐忘峰與他一敘如何?”
葉千秋聞言,站起身來,朝著不遠處的小築之中看去,北冥子的身形悄然出現。
北冥子每一次入定,他的身形都會消失,這是他刻意所為,只為參悟道家莊子傳承下來的《逍遙遊》真諦。
此時,北冥子的身形出現,他已經從入定之中醒轉而來。
自從進了太乙山,和北冥子同輩相交,葉千秋便以太玄為道號,所以,北冥子稱呼他為太玄道兄。
葉千秋聞言,微微頷首,道:“那事不宜遲,咱們現在便出發。”
……
坐忘峰和大竹峰相隔不遠。
天人二宗分家近三百年,但關係並沒有葉千秋一開始想象的那般勢同水火。
兩家雖然理念不同,但兩家弟子還是時常往來頻繁。
而且,二宗的各自法門,二宗弟子都可以互相學習,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