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分天人二宗,甚為不妥嗎?”
北冥子飲了一口茶,道:“有何不妥?”
葉千秋道:“天人二宗因義理之爭而分。”
“然則,道無高下,人有高下。”
“天下修道者本為一家。”
“天人二宗本是道家正朔。”
“但現在卻是因為一些無謂的義理分成了兩股。”
“現在,有北冥子道友這樣開明之人尚在,天人二宗尚且能和平相處,不至於有太大的紛爭。”
“但如果將來北冥子道友不在了呢?”
“天人之爭,會不會愈演愈烈!由無謂的義理之爭,演變為廝殺高低之爭。”
“最終逐漸偏離了道家天人二宗祖師當初約定在觀妙臺五年一比爭奪雪霽的初心。”
葉千秋的話音落下,北冥子的瞳孔一縮。
他看向葉千秋,半晌之後,方才說道:“葉道友所言,確實有些道理。”
“只是,天人二宗已經分開了近三百年,三百年間,天人二宗之間誰也不能說服對方,又如何能合二為一呢?”
葉千秋笑了笑,手指上沾了一點水,在桌上畫了一個陰陽圖。
“道友覺得這陰陽兩面,是否可以合二為一?”
北冥子道:“若無更加強大的力量從中調和,陰陽也無法合一。”
葉千秋道:“從前沒有這樣的力量。”
“但是,現在,我來了。”
北冥子一聽,看著葉千秋久久無言。
過了許久,北冥子又給葉千秋添滿了茶水,淡淡說道:“葉道友的想法是好的。”
“可是,這世上的事情,終歸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葉道友想要天人二宗合二為一,難吶。”
“而且,我很想知道,為何道友要想著將天人二宗合二為一呢?”
“道友到底有何圖謀呢?”
葉千秋聞言,笑道:“北冥子道友如何看待當今的天下?”
北冥子撫須道:“天下必將歸於一,這是大勢所趨。”
葉千秋道:“天下若歸於一,道家天人二宗又如何自處?”
北冥子聞言,微微蹙眉,道:“葉道友此話何意?”
葉千秋道:“北冥子道友以為,天下將由七國之中的哪一國並歸於一。”
北冥子道:“當今群雄之中,以秦國實力最為雄厚,秦國是七國之中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
“只是,秦王年少,秦國之大權皆在趙太后和文信侯呂不韋的手中。”
“文信侯呂不韋雖然有平天下之志,然,絕非平天下之人,秦國想要東出吞併六國,定然還需要一位有雄心魄力的雄主,方才能完成這天下一統之大業。”
葉千秋點頭道:“既然北冥子道友也能看出天下將歸於秦,那北冥子道友認為,太乙山地處秦都附近,將來若是天下一統。”
“一個有雄心,有魄力的雄主是否會放任不管道家天人二宗這樣一股強橫的力量?”
北冥子搖頭道:“自然不會。”
葉千秋道:“當今之世,諸子百家,能夠各自存活,只因為天下並未歸於一統。”
“若是天下歸於一,天子是絕對不會坐視諸子百家這樣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江湖之中存在。”
“到時候,諸子百家定然要做出選擇。”
“是選擇歸附新的天子?”
“還是選擇悖逆?”
“彼時,道家天人二宗又該何去何從?”
“天人二宗的理念之爭會不會因為這樣的選擇而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為天人二宗弟子的同門相殘?”
“天下尚且能在分裂之後,重歸於一,道家為何不能在分裂之後再歸於一呢?”
說到這裡,葉千秋便不開口了。
其實,在上太乙山之前,葉千秋還想著,要不要插手天人二宗之事,但到了太乙山,恰巧碰到了赤松子和長生子在觀妙臺比武。
看著天人二宗弟子混跡在一起,他便知道,眼下或許真是將天人二宗重歸為一的最好機會。
因為,這時的天人二宗,雖然因為對道的理解不同,而分家了,但雙方似乎並沒有多少仇恨與廝殺。
如此一來,他若是能促成道家一統,那自然能得到道家的助力。
倒也省卻了他很多工夫。
葉千秋不開口,是想讓北冥子好好思量思量,北冥子是目前天宗輩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