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夜晚,武遂大營之中亦是悄然無聲。
營帳內,面對嬴政的疑惑。
葉千秋卻是反問嬴政道:“王上認為,我為何會選擇和王上同入秦國。”
嬴政道:“難道不是恰巧先生也想入秦?”
葉千秋笑著搖了搖頭,道:“我這人一向獨來獨往慣了,我便是入秦,也未必要與王上同行。”
嬴政也是聰明人,葉千秋把話說到了這裡,嬴政有些明白過來,反問道:“莫非先生是因為寡人,因此才選擇了在此時入秦?”
葉千秋笑道:“確實如此,若非秦王突然出現在新鄭,我恐怕不會這麼快入秦。”
“王上可能不知,我粗通觀人相面之術。”
“我初見王上之時,便察覺王上的面相不凡,乃真正的王者之相。”
“所以,我便想要和王上同行,藉此機會,近距離觀察一番,看一看我的觀人相面之術,準還是不準。”
嬴政道:“哦?那先生現在覺得如何?”
葉千秋微微一笑,道:“虎口,日角,大目,種種皆是大富大貴之相。”
“而最關鍵的便是日角,王上額頭中間部分骨頭隆起,形狀如日字,此面相又叫伏羲骨。”
“王上擁有世所罕見的伏羲骨,便是註定要一統天下,成為千古一帝,建立不世偉業的。”
“然而,好事多磨,凡世間種種成大事者,無不是經歷磨難。”
“春秋時,歷代霸主,又有哪一個不是歷經磨難,方才成就霸業。”
“公子小白少時逃亡莒國,回國時,被管仲一箭射中,若非小白假裝倒地而死,又豈能又後來的齊桓公。”
“晉文公重耳半生顛沛流離,歷經種種磨難,得到秦穆公的支援,方才回到晉國,成為一代雄主。”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其中經歷種種,自然更不必多言,想必王上亦是知曉的。”
“如今,七國之中,以秦國之國力最強,一個前所未有的,將天下一統的機會就擺放在王上的面前。”
“只不過,時機尚未成熟,大王何必急於一時。”
嬴政聞言,若有所思,道:“先生所言,和我所問似乎不太相應。”
葉千秋卻是笑道:“我有三問,不知王上可答否?”
嬴政來了興趣,道:“先生儘管問便是。”
葉千秋道:“秦相呂不韋和王上相比,誰更年長?”
嬴政聽到葉千秋問出了這麼簡單的問題,眼中泛起一絲疑惑,不過他還是回道:“仲父年過半百,寡人尚未及冠,自然是寡人年少,仲父年長。”
葉千秋笑著點頭,又繼續問道:“自呂不韋出任秦國相邦以來,秦國國力可曾衰退?”
嬴政搖頭道:“自仲父出任秦國相邦,唯才是舉,帶兵攻滅東周國,又取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
“國庫充盈,糧庫充盈,鄭國渠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秦國亦是遊刃有餘,待鄭國渠一旦修建完成,關中便是千里沃土。”
“秦國國力不僅沒有衰退,反而更為強盛。”
葉千秋又道:“那王上可曾聽過鄭莊公掘地見母的故事?”
嬴政聞言,微微頷首,道:“春秋時,鄭莊公因母親姜氏支援共叔段謀反,一怒之下,將其安置到穎城,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事後,他非常後悔,穎考叔知道後,便機智提出“掘地及泉,遂而相見”的辦法,在地道里,最終莊公與母親姜氏得以相見。”
葉千秋微微頷首,笑道:“三個問題我都已經問完了,王上若還自覺是孤家寡人否?”
嬴政聽到葉千秋如此之問,不禁陷入了沉思當中。
他也是聰明人,頃刻間,便明白了葉千秋問他這三個問題的緣故。
葉千秋微微一笑,又繼續說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凡事都有陰陽兩面。”
“王上之所以會有今時今日之諸多煩惱,皆是因為王上只看著其中一面,想逆勢而為的緣故。”
“當大勢不在自己身邊時,最重要的不是去想著如何扳倒對方,而是要選擇充盈自己,蓄勢待發,待時機一到,一切便都順利成章。”
“王上尚不及弱冠之年,目下最緊要的不是想著如何拿到至高無上的王權。”
“王上目下最緊要的無非兩個字而已。”
嬴政道:“哪兩個字?”
葉